三、把握乐曲的音乐要素,增强审美感染力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对于音乐理论知识循序渐进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歌唱中对于歌曲的表达。在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一《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中,有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聆听这首歌曲,首先要从音乐要素来分析:旋律是缓慢、悠扬的,带有哀伤色彩,节奏徐缓而带有摇晃感,速度为中速,力度是柔和、松弛的。《星星索》采用G 大调,4/4 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了解了音乐的音乐要素,在演唱时才能按照作者的意图,表现出歌曲所表达的对心爱的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乐曲在单三部曲式中采用了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手法,像第一段,长短交替进行的节奏、固定的音型以及附点音符和三连音的大量使用,使音乐具有浓烈的印度尼西亚民间音乐特色。第二段,切分音和附点音符的连续运用,抒发了青年内心的热切心情。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掌握音乐要素,对于正确无误地表现歌曲会有很好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表达歌曲情感的感染力。
四、强化演唱技巧,培养审美表现力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演唱技巧是指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运用的呼吸、发音、共鸣、气息、姿势、吐字方式等技巧。学生的演唱技巧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训练,但学生毕竟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不需要每节课都要教授一遍歌曲的演唱技巧,而是在唱歌课中有意识地去引导,教师在范唱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引领。让学生在学唱中感受到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演唱技巧,才能发出优美动听的歌声,才能打动别人,演唱者的演唱美感才得以体现。
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一《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学唱《送别》。这首歌曲同学们耳熟能详,但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不是很容易的事。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我通常是让学生熟悉两遍旋律,在演唱时我要求学生要有感情地演唱出来。有感情地表达歌曲就要在演唱时注意演唱技巧的运用。这首歌曲中出现的纯四度音比较多,经过老师对同学们在演唱时发音、气息、姿势、吐字等方面的要求,同学们在演唱中坚持运用,结合着对这首歌曲表达情感的理解,就能很好地演唱这首乐曲。这样同学们在歌曲的演唱中提高了对音乐审美的表现能力。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带着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通过选择适合学生演唱的乐曲,在理解歌曲创作背景的基础上,从把握音乐要素、强化学生的演唱技巧方面,增强学生对歌曲审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让学生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从而达到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