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论文

昆腔合唱的实践研究——以《皂罗袍》合唱为例

作者:江苏省昆山中学 邓解芳、昆山市实验小学 王梦怡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1-01-03

  摘要:昆腔(昆曲)作为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世界级非遗项目,在演唱时讲究音韵格律、注重字正腔圆、追求单声部旋律横向发展的美听。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中国的合唱,可以说是音乐领域中最为年轻的家族,歌唱时讲究和声音效、注重相互配合、追求各声部横向、纵向间发展的和谐与平衡。本文通过对昆腔合唱《皂罗袍》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现阶段昆腔合唱策略。

  关键词:昆腔合唱;皂罗袍;合唱实践

  一、昆腔(昆曲)与当代合唱的研究意义

  将昆腔(昆曲)与当代合唱通过创作糅合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比如这首《皂罗袍》,它不是戏曲唱腔,而是具有昆腔、昆曲韵味的合唱,严格地讲,可以叫做昆腔合唱。一方面它能带给人全新意境和美的享受,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推进了昆腔(昆曲)文化的传承发扬,所以开设和研究昆腔(昆曲)与当代合唱具有较高的价值。一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有利于了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地方特色的独特条件,准确把握高中学生在昆腔、昆曲(戏曲)与歌唱等音乐学习中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同时具有强烈的创新性,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和方法。

  二、昆腔合唱《皂罗袍》合唱策略研究

  (一)应用情景式教学,通过曲目背景感染学生

  积极采取情景式背景教学。例如,在昆腔合唱《皂罗袍》合唱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对“无伴奏混声昆腔合唱”《皂罗袍》作品背景的介绍学习,能够让学生对昆曲及昆腔合唱在历史地位、人文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总体上有第一印象,由此产生对昆曲、包括昆腔合唱艺术在内的传统文化和新生无伴奏昆腔合唱艺术的自豪感、敬佩感和期待感。通过演唱、学习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体味、领略昆腔合唱艺术的魅力,享受昆腔合唱艺术带来的快乐,不断提高审美品位、合作能力、歌唱表现及创造力。在课堂中,通过逐步深入演唱作品,让学生学会“倾听式”歌唱,学会相互配合的歌唱,学会为音乐而歌唱;并通过他们让更多的人爱上昆曲、爱上合唱,让昆曲之美、合唱之美、音乐之美在学生心田播下种子、生根开花。

  (二)强化合唱声乐训练,提高学生演唱水平

  一是了解学生演唱功底,纠正学生不良演唱习惯。通过每一位学生的简单歌唱,教师仔细听辨他们的歌声,分析判断其声音条件,根据每一位同学的音色、音准高低等声音特征,分配好男女高低声部。这个阶段的男生有的正值变声器,所以声部分配是一个隐藏较多注意点且有难度的工作环节,特需重视。使学生学会如何吸气、如何呼气、如何寻找气息支持点,对所有同学须逐个检查、纠正,并使其不断练习、积累。

  二是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寻找正确的声音和歌唱状态。结合发声练习,教师进行充分讲解、示范和练习歌唱气息,提前设计好难度不一的练声曲和带歌词的乐句,通过单声部发声练习曲训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逐步掌握良好的发声与歌唱状态,激起学生对科学歌唱的好奇、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是通过声部练习,建立初步的和声概念。通过模唱和弦、和弦连接及多声部练声曲训练,建立学生初步的和声概念,培养其音乐的耳朵,锻炼其合唱的能力,为后面学习合唱作品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建立健全阶段性演唱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积极性

  对学生的阶段性演唱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一是采取学生自评方式。通过学生独唱,分析学生自身对歌唱掌握的程度,找出演唱中的不足。二是采取学生互评方式。通过学生独唱、齐唱等,声部内成员进行互听、互评,推选声部长、演唱质量高的成员进行范唱。三是采取教师评价的方式。教师要对每一位成员的演唱进行点评、分析、并分别给出具体完善意见。通过多维评价,促进学生反思,提升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歌唱合唱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听录音、看视频、参加演出等活动,与钢琴对照音准程度,观察自己与其他成员整齐程度,听反响意见,逐步提高自身合唱素养。

  三、结语

  昆腔(昆曲)与合唱,则是将两者糅合在一起。通过创作,既保留和突出原昆曲传统优雅之旋律,又对原曲调注入新的音乐元素,探索新的唱法,进行适当的突破和发展,这种昆腔(昆曲)韵味的合唱,既有传承,又有发展,试图给人以新时代之气息和无伴奏合唱之新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作品,从“理论”上寻找歌曲该达到的要求,录音辨听,感觉其中差距,努力寻找自己的好声音,在教学中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我国的昆曲文化,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