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操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对音乐与心理的关系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在这短暂的时刻里, 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 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阂, 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在心理健康中利用音乐的这种独特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直观地把握人生。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首乐曲表达了人类面对命运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表现了人类对命运的顽强斗争的意志和对光明前景的向往。我经常在学生们学习疲惫时播放它,听完后,学生往往精神为之一振,懈怠、慵懒的神情一扫而空,代之以坚毅、执著。音乐体现出她对人的心灵陶冶中独特的作用。
学生进入高中后,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社会现实生活越来越感兴趣, 对一些社会现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褒贬的评论,对发展和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但有时易陷于片面和偏激,对老师和家长的说教有着本能的抵触。而音乐作为灵动的艺术形式, 能够把高度发展的社会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因此,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思想高度又能让学生接受的乐曲, 能起到空洞的说教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学生通过欣赏,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是,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能够完善人格,提高精神境界。如澳门回归之际我选择了《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连。当播放贝多芬的《欢乐颂》时,乐曲中那种四海团结、同享欢乐的气氛,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生,能够让每一个人超凡脱俗、少一点庸碌低俗,多一点高贵和高雅,让每一位学生的灵魂都受到了洗礼。本人曾做过一个调查,“使你得到精神享受,情绪得以升华的乐曲是———”80% 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了此曲,体现了这首乐曲的魅力所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利用音乐独特的魅力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发挥了语言所不能发挥的作用, 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
[2]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音乐》(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