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二中 彭芳
《歌唱》是新一轮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确立的六大内容模块之一。它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的最积极、最有效的途径。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认为:器乐毕竟是少数人能够接近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最优美的乐器,才会使音乐属于每一个人。通过对歌唱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获得音乐能力的全面提高。高中音乐选修课程歌唱模块也正是定位在这一理念之上的。如果将新课程标准中对《歌唱》模块的教学目标定位具体化,我认为,其最终目标是通过该模块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歌曲鉴赏能力、歌曲表现能力及歌曲排练能力。而其中歌曲表现能力指的是要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撑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地歌唱。在独唱中,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在合唱中,能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敏锐的反应。以下是我在歌唱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来与同仁探讨。
一、班级合唱队的组建
我校开设的选修课是歌唱,由于场地、设备、师资等的限制,并没有打破班的建制,还是全班一起选修。使用的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之《歌唱》教材。提起“歌唱”,过去人们一直以为“歌唱”就是唱唱歌,在课堂45分钟时间里把一首歌唱整齐,唱得响亮就是学生的成功、老师的成功,教学目的就达到了,教学效果也就出来了。可如今的《歌唱》教材在第一单元开篇就是“合唱”。这就让我们的学生有些茫然了。当然不能说我们的学生从没有接触过合唱,而是这么系统、正规的合唱学习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但同时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在美国,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都能够优美地演唱二声部歌曲,他们的唱歌水平就是在音乐课上“唱”出来的。反观我们的学生,一个班平均50人,上高中之前唱过合唱的不超过3个,尤其我们新疆南疆地区双语班的孩子连合唱是什么都不知道!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大大的难题,怎么办呢?总不能把一个单元合唱的内容全上成独唱或齐唱课吧。
经过一周苦苦的思索,我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并且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组建合唱队!既然是合唱教学,就一定要有合唱队。我花了一周的时间给每个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定位好了各自的声部。一个班就是一个小小的合唱队,选出一位大家都信赖的指挥。每个声部还选出来了两位学习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正副声部长。这样一个小的合唱队的建制就出来了,为了课上能很好地配合。我也在座位上做了点改变,不再是以班为单位来坐,而是分声部来坐。只有在音乐课上学生们才能按声部的划分来坐座位。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完全被吸引住了。
就这样我的音乐课成了学生非常喜欢的课,还没到上课时间学生们就早早地换好了座位,几位声部长们就开始忙碌了起来,指挥站在讲台上俨然又是一位小老师。看着这样的课堂想不进都难,看着这样的学生想不喜欢都难!
二、课堂外的延续
合唱队组建了起来,学生们也大概地知道了什么是合唱,要怎么进行合唱。合唱声音的美与独唱声音的美的区别在哪里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可是接下来的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要想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把一首完整的四部合唱教给学生简直难如登天!虽然教材并没有要求一部作品就一定要一节课教完,可是由于课时的限制(一周才一节音乐课),及课程内容的安排,又必须用两三节课的时间把一部作品完整地演绎出来。也就是说:一个教师不光要在差不多十分钟的时间里把一个声部的内容交给学生,还必须让四个声部的学生都学会本声部的内容。十分钟就变成了四十分钟,这还只是单单地对每一个声部的教唱就耗时四十分钟,剩下来的五分钟又怎么能让四个声部逐一进入合到一起练习呢?
我曾试过一节课把每个声部的内容都教了一半,并没有全部教完,然后让四个声部逐一进行合唱练习。可是结果却不理想:从头到尾因为要一个个声部地教,我的嗓子都快冒烟了,没休息一下,可学生却是休息了不少。打个比方:教女高声部的时候男低声部在休息,教女低声部的时候,男低还在休息;教男高声部的时候,他也还在休息;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声部都是休息三十分钟,学十分钟。你说休息就休息吧,耳朵可没闲着,它可全程听着呢。等我把四个声部全教完,它也就全听到耳朵里,记到脑子里去了。再到四个声部一起合唱时,那个惨不忍睹啊!全乱了!!学生哄堂大笑,我也郁闷得不行!不行啊,不可以这样下去,教师累,学生也累,学习效果还出不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