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传统文化与音乐的碰撞——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之我见2

作者:山东省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实验学校 朱柯如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5-04-11

  3. 充分发挥合唱教学优势

  合唱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我国的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来吸引孩子和家长对合唱艺术产生兴趣,这也为合唱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前提。我们知道初中生年龄较小,他们对于各种艺术形式有很大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并且他们也很喜欢参加合唱表演活动,这为学校开展音乐教育提供了契机。

  例如,在初中生的演唱过程中,由于他们年纪较小,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音乐表现能力与协调能力,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各种优秀音乐艺术形式都有其自身丰富的内涵。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也可以激发他们在合唱过程中提高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此外,在一些合唱表演活动中,学生们十分活跃。

  例如,教师在教授《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时候就可以尝试通过合唱的方式让学生们体会到这首歌背后浓烈的思乡之情。以合唱形式来演奏这首歌曲比较容易营造一种学习音乐的氛围。与此同时,由于这首歌是青海地区的歌曲,因此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们介绍青海地区的花儿节,这是一个类似于篝火晚会的节日。这种教学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一定的歌唱技巧,也能够了解到一些传统文化知识。

  4. 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他们的音乐学习方式。在合唱教学中,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不能有效地进行交流,就会降低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要及时对课程进行评价。

  比如,教师要想让学生们体会到《丝绸之路》所要赞颂的内容,首先要让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在演唱结束之后大家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感受到不同的意境。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语言引导。在歌唱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合唱歌曲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教师同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拓展丝绸之路经过地区涉及的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5. 鼓励学生参与表演、展示自我

  音乐是一个开放的舞台,它可以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以及艺术特长。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们展示自己独特的艺术才能和审美情趣。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表演自己能够演奏的乐器,让孩子们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表扬。在一些优秀合唱作品中,可以采用改编的方式提升孩子们的表现力和艺术表现力。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孩子们进行表演,让孩子们获得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比如:音乐教师可以把一些经典合唱作品改编成一首合唱歌曲作为训练内容,在乐器伴奏方面尝试引入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探索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可能性。在训练结束之后再邀请其他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上台演唱这些歌曲,锻炼学生们的个人表达能力。

  6. 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在初中音乐演唱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唱歌的过程中积极投入其中,感受美、创造美。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他们对一切事物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通过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学生就可以了解到一种文化现象并且通过集体歌唱的表演方式产生民族情感,激发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与这一歌曲有关的传统文化,例如火把节等传统文化知识。当然,音乐与合唱艺术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强烈的民族情感,我们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学生对自身民族情感需求的重视,并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兴趣。

  7. 发挥团队精神,实现资源共享

  除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之外,团队精神也是促进优秀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学校的领导下,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才能够把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真正融于其中,并获得更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我们要把合唱团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具有团队精神与集体意识的团队,为学生们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与机会,让学生们获得更多丰富的生活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合唱是一种独特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它既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所以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在歌唱中提高自身素养,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长远来看,学生合唱素质的培养应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在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过程中需要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合唱相结合。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音乐之中,以此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在当今时代,只用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才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课堂教学只有具备丰富内涵与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高秋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课程资源》2022年第9期。

  [2]朱颖芳《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策略探讨》,《考试周刊》2022年第36期。

  [3]范铮《浅析在初中音乐社团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年第7期。

  [4]徐骞《初中音乐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第二课堂(D)》2022年第6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