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浅析德育教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

作者:太仓市荣文中学 陆佳伶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12-30

  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发展并不成熟的阶段,极易受网络媒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当今自媒体的高速发展,内容错乱复杂,甚至未经过筛选便进入学生的视野,极易带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需要教师转变传统音乐教育的理念,在轻松有趣的音乐课上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进行《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教学时,因初中生正处于对友谊等情感充满疑惑的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首歌曲之后,让学生进行歌曲的情感感受,理解青少年的友谊间充满的欢乐情绪。之后,笔者教导学生进行曲目的演唱,同时分析歌曲,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材的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友谊等情感的美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丰富情感世界。

  (二)贴近生活,营造日常生活氛围

  学科德育教育必须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遵循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带去音乐知识,同时也要启发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现实生活场景与学习环境为主要素材,营造符合初中生年龄段特点的日常生活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在音乐课堂中展示自己的情感体验。可从学生在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生活问题或者社会问题入手,如发生在香港,备受关注的“反中”动乱,游行暴动者大多是香港的年轻一代,他们肆意妄为挑衅法治,试图破坏“一国两制”,这样的举止行为反衬出这些青年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大海啊,故乡》《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东方之珠》等)中,可以此事件为素材,通过学科德育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如在欣赏《东方之珠》时,通过歌词、创作背景、视频片段,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海桑田,引导学生感受一腔血脉共流的情怀,内心翻涌的是对祖国的敬畏与尊重,是一种家国情怀与国家归属感。继而引导学生感受如今祖国的和平与美好,强盛与繁荣,感念今昔,珍惜今日幸福生活的不易,激发学生对这一单元歌曲的进一步理解与探究,将德育教育融入进音乐课堂中。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内化

  在音乐课堂中,为了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有效结合,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注重学生的实践作用,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于学生,根据歌曲抒发的意境,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实践活动氛围,在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后,由教师引导层层渗入德育教育。教师还须帮辅学生将自身的认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自我、合作探究后总结出属于学生自身内化的认知理论,最终形成自我对已知事物的道德行为准则判断。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现黄河那奔腾叫嚣、波澜壮阔、浊浪排空的盛况,配合《黄河大哥唱》中的歌曲《保卫黄河》,带领学生进入作曲家创作的抗日战争时期。鼓励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去,在欣赏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邀请学生演绎在乌云满天、暴风雨强袭下,黄河中划船前行的船夫,体会当时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与吃苦耐劳一定要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最后一首《怒吼吧,黄河》是全曲的高潮,邀请学生与教师一同将抽象的情绪表现在肢体动作上,有捶胸吼叫,有坚定有力的步伐,有奋力划船的船夫、有一双双坚定又有气势的眼神等等,将学生的情感渲染到极致,感受中华民族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

  再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鼓励学生主动进行音乐创作,根据作品的意境,向学生展现当时的一副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通过视频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当时的沙皇统治时期,《伏尔加船夫曲》作为背景音乐穿插在视频内,劳动号子声徐缓、深沉,乐曲的力度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引发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这正如同纤夫们由远处艰难走来经过跟前,复又远去,消失在夕阳中的悲壮景象。利用情境教学法,学生同教师一起创设情境,演绎一群被沙皇迫害压制,要拉动货轮、艰难前行的纤夫们,帮助学生重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又不屈不挠、顽强斗志、奋勇向光明前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现有的美好生活。

  由此可知,将德育教育融入音乐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更能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四、小结

  音乐是根植在人内心的感悟,能巧妙地在人群中传递情感,渲染氛围。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独特的艺术魅力,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有的放矢的在音乐课堂中渗入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音乐课堂越来越受重视,又因德育教育的特殊性,其与音乐课堂的融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而,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音乐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三观树立上的渲染作用,接受美育教育的同时,也要得到思想品质上的提升。音乐学科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心灵,真正通过教育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银杏.试析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华少年,2017

  [2]毛静.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J]艺术品鉴,201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