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习环境更加关注开放性与支持性
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是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物质、人力资源等,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与人文环境,实现多途径、多样态的环境支撑。翻转课堂主张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课堂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者,学生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活动的探究者和课业活动的评价者。(28)深度学习提倡“思考的课堂文化”,它的实现着力于一系列学习环境的设立,要求保障全体学生拥有表达自身思考及同他者对话的机会等。(29)学习环境的营造有赖于师生关系的转变,翻转课堂下的师生关系恰好为深度学习环境提供了条件。因此,深度学习视域下的中学音乐翻转课堂首先需要教师深入挖掘音乐资源,利用翻转课堂的技术优势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资料的机会与途径;其次,教师需要营造平等、尊重、开放、充满音乐美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展开同自我、他者及音乐等客体之间的对话,关注音乐学习环境的开放性与支撑性,在与音乐的接触中、在寻根究底的探究中走向深度学习。
结语
在深化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翻转课堂支撑下“教与学”转变的实践探索已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30)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改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不容忽视,有利于丰富音乐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技术促进教育的实质是教育文化的变革(31),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翻转课堂作为一件舶来品,为助力音乐教育、尽快适应我国教育土壤并做到有用且高效,必须超越浅层模仿的阶段,从深度学习的视角进行设计(32),不仅要追求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变,更要追求音乐教学本质的回归。因此,在深度学习的视域下,审视中学音乐翻转课堂的实践是把握其根本问题的关键,只有基于深度学习进行科学设计,才能实现课堂的深度翻转,进而走向音乐的深度学习。
注释
1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
2康淑敏《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教育研究》2016年第7期。
3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期。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第4期。
5同注(1)。
6朱文辉《指向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第5期。
7王晓晨、张佳琪、杨浩等《深度学习视角下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20年第12期。
8安富海《翻转课堂:从“时序重构”走向“深度学习”》,《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第3期。
9李洪修、李哨兵《深度学习下翻转课堂的实施路径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第7期。
10同注(8)。
11朱文辉、李世霆《从“程序重置”到“深度学习”-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化路径》,《教育学报》2019年第2期。
12李利《旨向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现代教育技术》2017年第4期。
13杜静、杜志强《翻转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型”还是“教学本义”的回归》,《课程·教材·教法》2018年第3期。
14杨薇、刘彦柱《基于慕课视角下翻转课堂的技术主义发展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7年第2期。
15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第8期。
16同注(12)。
17刘月霞《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让学习真实发生》,《中小学管理》2021年第5期。
18同注(17)。
19同注(17)。
20胡立如、张宝辉《翻转课堂与翻转学习:剖析“翻转”的有效性》,《远程教育杂志》2016年第4期。
21胡国杰、刘晓伟、孙国帅《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22刘月霞、郭华主编《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73页。
23张国荣《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高教探索》2016年第3期。
24同注(13)。
25同注(8)。
26同注(22),第72页。
27周文叶《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研究与实践》,《全球教育展望》2019年第10期。
28同注(6)。
29钟启泉《深度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102-108页。
30同注(1)。
31同注(1)。
32同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