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进行湘教版初中音乐《茉莉花》教学时,教师可以跟学生说在2004年的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在众多观众的注视下唱了一首民歌,那首歌就是《茉莉花》。抓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对音乐内容感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课程前教师可以简单导入茉莉花相关内容,然后先让学生讨论他们各自对茉莉花有哪些了解,再让学生通过听歌感受歌曲是如何赞美茉莉花的方式来引入教学内容《茉莉花》。给学生介绍这是一首江苏民歌,教师向学生介绍江苏民间音乐的特色,民间风貌,感受这首作品的风格,进一步了解江南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在。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应的图片和视频音乐,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找到其他版本的《茉莉花》,比如河北的、东北的,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民歌的地域性和多样性,通过对同一作品在不同地域产生有趣的变化这一现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民歌文化的认识。
(三)利用课堂进行合作交流互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的学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教师在授课时应该要抓住这一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民歌往往有着鲜明的乐律,淳朴的歌词,能够表达内心的真正情感,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加强交流,主动喜欢学习音乐。
例如,在湘教版初中音乐《放马山歌》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带着“这首歌听起来是什么样的情绪”这一问题有目的性地欣赏这首歌曲,在上课时要求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教学目的,给学生普及山歌是人们在山野劳动过程中演唱的歌曲,它们大多数有节奏自由、音调嘹亮的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再次欣赏歌曲。这次重点听其中具有呼唤性的衬词的唱法与其他的歌词的唱法有何不同,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思考,探讨出教师问题的答案,探讨这首民歌的节奏特点和情绪,练习整首歌的演唱。教师还可以在最后请一名学生领唱,其他学生只唱“哟哦”,加强学生对这首云南山歌风格把握。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主动发言来展示学习效果,学习中要把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主动学习音乐,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将中国民歌教学与新媒体新模式相结合,培养学生歌唱能力
音乐最为重要的一个表达方式就是唱歌,但是由于多种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不愿意开口唱歌。实际上在他们这个年纪,大部分孩子还是希望表现自己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培养学生唱歌的热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鼓励学生唱歌,在唱歌中体会音乐的美妙。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用年轻人喜爱的抖音、唱吧等App为学生录制视频,取得不错的效果,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对于一些不爱唱歌的学生,我尝试用阿卡贝拉的模式进行合唱,例如,在《金杯银杯》这首蒙古族酒歌的教学中,笔者编写一段简单的低音伴奏旋律,让学生模仿马头琴的拨奏声“蹦蹦”,配合主旋律进行演唱,这样对会唱的学生可以加深记忆,对不会唱的学生可以在全体合唱中得到一定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即可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自信心。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要多加利用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国民歌的结合,从而将民歌更好地发扬下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保证其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五、 结语
初中学生在中国民歌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需要音乐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针对音乐领域中的教学改革,让中国歌曲走进初中音乐课堂,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歌文化。不可否认,在未来网络信息发展的背景之下,中国民歌还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不过我们仍然坚信民歌这个文化瑰宝不会消亡,但是在现阶段,仍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都要加大变革力度,总之,完善初中音乐中国民歌的教学策略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探索,这并不是一项轻松的教学改革,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洛秦.一位“半路出家”的音乐人类学“局外人”——我的学术探索之路[J/OL].民族艺术,2021(3):2-13[2021-06-23].
[2]徐静.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聆听”实践与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6):151-152.
[3]肖向娟.祭祀仪式及其与音乐舞蹈的关系——以楚国祭祀为例[J].今古文创,2021(25):91-92.
[4]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5]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教育文摘,2016(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