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初中音乐欣赏课《八音和鸣》的课堂教学探究

作者: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张望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1-01-14

  三、欣赏课《八音和鸣》的课堂设计探究

  在欣赏课《八音和鸣》中通过听赏我国民族器乐合奏曲,结合赏析时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感知民族器乐曲的魅力。赏析民族器乐曲《紫竹调》,说出一些我国常见的民族乐器的名称,并且能够辨别其中一些乐器的分类。聆听《紫竹调》去领略民族乐器在合奏和独奏时的魅力、音色各异情趣各有不同、《紫竹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江南丝竹的清新优美的意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器乐的魅力。使学习者对民族乐器生出极大的兴趣,从而使民族乐器导入欣赏课课堂。《国语·周语下》对“八音”记载是:“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金即钟(青铜制),石即磬,丝即琴、瑟,竹即箫、管,匏即笙、竽,瓦即埙(土烧制),革即鼓,木即柷、敔(“雅乐”所用的打击乐器)。这是西周时期乐队的组合及各种乐器在“乐舞”中作用的概要描述,也是王侯所享用的“宫廷音乐”的具体写照。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传承。 其中金、石、丝、竹、匏、木、革、土是要用击打或者是弹拨再或吹动才能发出声响,是依靠外物为载体的乐器。而“诗以道之,歌以咏之”,“诗”与“歌”就是以人体为载体的“乐器”,要依靠人本身去“道”或者是“咏”。本节就以《紫竹调》和《瑶族舞曲》为例来帮助我们理解“八音和鸣”。

  民族器乐曲《瑶族舞曲》有高胡、大胡、小阮、中阮等丝竹管弦乐器演奏,也有长鼓、箫等鼓吹乐器演奏,正是《国语》中“八音”中的“金石动之”“丝竹行之”的记载。而《 紫竹调》经过了几代人的传承和修改有了极其多的版本,除了纯民族器乐合奏也诞生了许多有民族器乐乐队的传唱版本。在《紫竹调》传唱版本中周艳泓所演唱的版本节拍轻快,旋律柔美,起伏轻柔,奔放而不失内敛、含蓄,不仅悦耳动听,而且歌唱性非常强,既有江南水乡的意境感受,也带有丰富的民族色彩,也对应着上文的“八音”中“歌咏之”。而“和鸣”简而言之就是把“八音”中的“乐器”一起演奏或演唱出来。所以“八音和鸣”就是多种民族乐器一起演奏发出的音声或者是带有乐团的歌唱者共同合作出现的声音。而“八”并不是简单字面意义的八种乐器,它是一个泛指只要是合奏或者是带有乐队的歌咏都可以算得上真正意义的“八音和鸣”。本文以“八音和鸣”为主题,目的是在于让学生在聆听优美的器乐曲的同时也感受到传统民族器乐的魅力并认识一些民族乐器,从而激发学习者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并喜欢上我国民族音乐文化。[2]

  “八音”经过了无数代的传承现今一些学者也把民族乐器划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弹拨器乐如古筝、琵琶等等,打击器乐如钟、鼓等等,吹奏乐器乐唢呐、笛子、箫等等和拉弦器乐如二胡等等。

  如今我国初中生不了解什么叫“八音”甚至对我国民族乐器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喜欢。所以,让同学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通过听赏一些作品,让学生充分感知民族器乐曲并且通过“八音”认识民族乐器是本节《八音和鸣》欣赏课的目的。

  四、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而音乐教育是整个初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音乐欣赏课作为初中生音乐兴趣培养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意义不言而喻。本文从欣赏课《八音和鸣》的简介、欣赏课《八音和鸣》对初中生的重要性、《八音和鸣》课堂设计出发让初中生充分感知民族器乐合奏曲并且认识和了解我国民族乐器。随着中国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学习我国民族音乐知识。欣赏课《八音和鸣》就是要让初中生感知民族音乐的魅力,使我国的民族音乐事业的构建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卢玉倩.关于民族器乐的界定与分类的论争问题[J].黄河之声,2012(19):75.

  [2]刘夜.八音和鸣别样灵地楚风 黄钟大吕一展盛世华韵——听东方中乐团“华韵楚风”大型民族管弦乐与编钟音乐会有感[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3):181-18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