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培养初中生乐感与鉴赏能力的途径

作者:宁都县对坊中学 陈琪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9-08-27

  [摘要]乐感和鉴赏能力是衡量初中生音乐素养的两项重要指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把握音乐的能力。在音乐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聆听,让学生开阔音乐视野,从多角度提升乐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理解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音乐的表现能力,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乐感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鉴赏能力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陶冶情操的学科。教育部对普通初中生音乐学习的要求是:对于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能够知道该音乐作品所运用的音乐乐理,能够说出在听完某段主旋律或者曲调之后内心的实际感受。这实际上是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那么,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鉴赏能力?笔者将从音乐学科的内涵、环境的熏陶、音乐素材、多媒体教学和增加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传达音乐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一名初中生而言,要想学好音乐,首先应该了解音乐学科的内涵。音乐是一门轻松、有趣的学科,深受学生的喜欢,但很多初中生误认为只要会唱歌就是会音乐,这就是明显不了解音乐的内涵,没有认识到音乐的本质。音乐其实是一门充满人文色彩的学科。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其次,教师应该对所教授的音乐作品的背景、历史等进行补充讲解,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音乐作品。例如《红旗颂》这首歌曲,它是为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这一特定历史场景创作的,体现了五星红旗的庄严神圣,代表了国人英勇不屈、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和祖国在五星红旗的引领下越来越繁荣昌盛的愿景。教师可以把这些告诉学生,学生在学习完《红旗颂》之后,更陶冶了爱国情操。可见,通过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内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乐感和鉴赏能力的基础,还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这对于音乐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身心成长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二、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而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音乐课变得更高效。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课业比较繁重,学习压力较大,所以音乐课堂更应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帮助学生舒缓压力,释放自己。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生唱歌的时候,先示范演唱,再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和表演。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还能够调动课堂气氛,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乐器,然后在课堂上表演。甚至可以指导学生组成乐队或者小型合唱团,在课堂上表演。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通过营造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音乐课堂之中。不过,营造课堂氛围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梁祝》这个曲子虽然旋律很舒缓优美,但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流行音乐更感兴趣,因此这类古典音乐也不适合经常用于营造课堂氛围。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兴趣,否则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

  三、丰富音乐教学素材

  如今的初中音乐教材内容较为丰富全面。比如,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中不仅包括中外闻名的《摇篮曲》,还有表达澳门回归祖国的《七子之歌》;八年级的课本不仅含有振奋人心的《黄河颂》,在课本的附页还有《菊花台》《怒放的生命》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这些歌曲对于增强学生音乐的兴趣和乐感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内容,要进一步放宽视野,充实教学内容。不同的音乐作品在类型、曲风、内容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会喜欢不同类型的音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丰富音乐素材,对音乐作品的选择也应该多样化。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学生的乐感,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把握和鉴赏能力。此外,还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甚至发现自己的音乐特长。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初中阶段必学必背的一首宋词,教师可以教唱歌曲《明月几时有》,这样既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古典诗词。同时,针对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教唱,如《青春修炼手册》《不息之河》等等。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