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

作者:东华初级中学 祖帅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11-26

  摘要:音乐和舞蹈是人类进行情感抒发和情绪表达的重要方式, 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建立将初中音乐教学质量也重视起来, 舞蹈律动融入到初中音乐的教学环节中, 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 陶冶学生的音乐舞蹈情操, 增强其艺术素养, 对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舞蹈律动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分析其运用的理论依据和心理依据, 并提出其可行的运用策略, 旨在提高初中音乐的综合教学水平, 进而促进初中学生音乐素养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舞蹈律动;初中音乐;运用依据;运用策略;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拓展,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初中教学的根本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诉求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能力, 将舞蹈律动结合到音乐教学环节中, 能够使音乐课程焕发青春的活力, 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参与学习兴趣,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容易注意力分散、不重视音乐课程学习的弊端, 将静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实现动态的转化, 促进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

  一、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的依据

  (一) 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古代的音乐活动具有“诗乐舞”的说法, 在普通的音乐教学活动中, 授课形式基本属于静止的状态, 而音乐的本质便是身体活动的表达, 没有身体活动何谈音乐表达, 将舞蹈律动形式拓展到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 能够增强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舞蹈律动符合音乐学习的艺术规律, 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不仅能有效地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同时也迎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促进了“唱动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舞蹈律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 同时为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有效的实施途径。

  (二) 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的心理依据

  从人类的心理学分析, 兴趣是指导人行为活动的驱动力, 只有产生兴趣爱好才能够实现更好的行为意识。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时期, 具有活泼好动、求知欲望较强、模仿能力较强的生理特点, 同时又具有表现欲望较强、渴望受到外界的肯定和关注等明显的性格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因为视为一门课程来进行学习, 便会在叛逆心理的驱使下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还有些学生不具备良好的音乐天分, 更不愿意参与课堂音乐教学活动。而将舞蹈律动融入到教学环节中, 能够使学生通过对舞蹈的学习来表现自己, 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和平台,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满足, 同时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 能够实现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和个人体质得到锻炼,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 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活动, 开展学科之间的合作教学

  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 都有做课间操的教学活动安排, 能够有效地舒展学生的肢体, 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既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又有助于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很多学校都采用广播体操作为课间操的活动内容, 让很多学生对于广播体操产生了厌倦心理, 使得学生的动作不标准、态度不认真等现象出现, 难以实现理想的课间活动效果。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教学环节中舞蹈律动元素的加入, 开展与体育课程教学之间的合作, 将舞蹈和音乐元素拓展到课间操的设计和学习过程中, 拓展街舞、太极或者健美操等形式的课间操学习模式, 使学生能够对课间操有全新的认识和态度, 并能够积极地进行课间操的设计编排和学习, 实现课间操多元的表现形式, 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同时也将舞蹈律动与音乐、体育教学有机结合, 促进其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 结合舞蹈律动, 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语言的认识

  很多音乐都通过其自身的速度、节奏、情绪以及曲调的特点形成一种语言的表现形式让听者去倾听, 有些音乐的语言表现较为直白, 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其所要表现的音乐含义, 而有些音乐的语言表现则具有浓重的艺术内涵, 需要倾听者去仔细的品位才能够感受到。教师可以结合舞蹈律动, 使学生能够提升对于音乐语言表现的认识和感悟能力。比如:教师在让学生进行《牧歌》的品鉴和学习时, 学生能感受到其曲调舒缓徜徉, 但是静态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有更为深入的感受, 教师可以利用舞蹈律动的结合, 示范性的教授蒙古族舞蹈的表现特点, 让学生对这些基本的动作进行模仿学习, 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大气且酣畅淋漓的, 学生在舞蹈动作中能够对歌曲的内在语言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理解蒙古族同胞那种洒脱、自然, 理解蒙古族人民安居乐业, 散落在草原之上牧马放羊的安逸生活, 同时幻想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然美景。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