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关于八孔竖笛教学

作者:潘朝阳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南京市六合区仕金学校  潘朝阳


  八孔竖笛起源于意大利,16―18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八孔竖笛自1983年由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孙恒枢教授引入我国以来,在发展基础教育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八孔竖笛结构简洁、排孔科学、价格低廉、音色优美,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如何在平均律制的竖笛上吹出民族的乐韵,是我教学中探索的课题。教学中,我主要是把握以下几个关键,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


  一、掌握基本指法


  唱歌必须掌握方法,吹笛必须学会指法。弄清八孔竖笛排孔原理,就不难掌握其指法。八孔竖笛是以C大调音列排列,从最低音c1向上顺次排列,唱名分别为1、2、3、4、5、6、7等。其中从高音3以上的音,以左手拇指(O孔)兼作高音孔,使高音区和中音区、低音区一样甜美、文雅。它仅仅八个音孔却能奏出两组以上完全的半音阶(c1-d3),这是因为它的排孔科学。以C大调为例,除文中例举的音外,其他的音可用叉孔指法获得。教学中,仅用两三节课就可使学生了解C大调音列的指法,而这些音中仅b2为叉孔音。最初的学习阶段,只要教授学生掌握b2、bb1、bb2、#f1、#f2五个叉孔音指法,就能顺利地使学生掌握C大调、F大调、G大调指法,为进一步学习竖笛打下基础。教授这五个叉孔音时,不能让学生机械地学习,可用我称之为“趣味教学法”,使学生在好奇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得到掌握。如b2 音,我让学生先吹e2,然后让他们认识到:在吹奏e2的基础上,开放左手无名指,即可吹出b2音,而bb2指法,在b2指法的基础上,右手无名指闭孔即可吹出;又如#f1指法,先让学生吹c1,然后让学生在c1的指法基础上,开放右手食指,即可吹出#f1,其他几个叉孔音也按此法教授。讲解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做3-7(e2-b2),3- b7(e2-b2),1-#4(c1-#f1)等指法练习。趣味学习中,学生很快学会并掌握了叉孔音指法。


  二、传统五声训练


  在掌握基本指法的基础上,布置一定的乐曲,使学生在学习乐曲的过程中,指法得到巩固。正如前文所说,由于竖笛为外来乐器,一般教材亦以西洋大小调的理论编排乐曲和练习曲。常见的乐曲如《划小船》、《粉刷匠》、《欢乐颂》、以及《雪绒花》等,这些选材对学生熟练掌握指法,增强学习兴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提高课堂效率有一定的帮助。然而处于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五声性观念根深蒂固,民族的音乐特性不容忽视。而强调把五声性音乐放在首位,是我教学的一贯要求。教学中,除选取改编一些中国民歌,民族性歌曲乐曲外,我还加强了对学生的五声性音乐的训练。通常做法是:在C宫、F宫G宫上,做一些五声音阶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56123等五音的指法连接。在此基础上,吹奏一些中国音乐,如我根据歌曲改编的乐曲《小白杨》、《青藏高原》、《当兵的人》等。这些乐曲学生学起来轻松自然、爱不释手,充分证明了传统五声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民族管乐技法的移植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源流长,民族音乐异彩纷呈。在中国数以千计的民族乐器中,民族管乐独树一帜。民族管乐的某些技法如“打音”、“滑音”等,是西洋乐器所望尘莫及的,而八孔竖笛的手指直接开闭音孔的特点,给了我很大启发:是不是可以把民族管乐的某些技法应用在竖笛上呢?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实践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用这些技巧的。以1=C为例,6-1、3-5、1-3、7-3等这些音之间滑音效果与民族管乐滑音效果相似,而如“打音”、“叠音”、“花舌音”等技巧更是照搬照用。我曾经把唢呐独奏曲《百鸟朝风》部分段落移植成竖笛谱,吹奏给学生听,同样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布谷的叫声,知了的啼鸣,激起学生对竖笛狂热的兴趣;随后我又改编了如《春江花月夜》(片段)、《花好月圆》等乐曲,给学生的民族音乐学习添上了重要一课,使西洋八孔竖笛吹出了民族的乐韵,焕发了新声。


  以上所述只是竖笛教学的部分内容,实际教学中还应考虑诸多因素,以认真的态度加以解决。常见的问题如下:


  一、呼吸问题


  为了提高发音的质量,获得完美音色,必须掌握适度的口风,以及良好的呼吸。可让学生做如下实验:先分别用刚能发音的微弱口风和发音响亮的强口风吹b1音,比较两者有何不同;各有什么缺点。然后再用较宽松的口风(口腔空间稍大,气流较松缓)吹这个音,腹部弹动着微调其力量,使笛子振动轻松,发音圆润、明亮,这就是b1的最佳口风。吹奏乐曲过程中至始至终都要保持最佳发音。口风过轻,声音软弱无力,暗淡而无生气;口风过重,声音死板生硬,粗劣而不流畅。呼气时应均匀有支持;吸气应适时且从容不迫。吸气如同闻花香时的瞬间感觉,腰部四周向外扩张,空气立即进入肺底,继而胸部随之扩张;呼气时腰部适度保持扩张状态,小腹逐渐内收,使气息均匀有支持地呼出。空气通过鼻和两边嘴角吸入,多余的气息也由鼻和嘴排出。这里要指出的是:不能猛吸气,即吸气不要太满,而呼气也应均匀有支持,不能一下子呼尽,要做到呼吸循环衔接、富于韵律感。


  二、关于合奏训练


  竖笛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是音准问题。集体吹奏时,由于各人口风力量不等,相互间的音高差别可能相当明显。未经训练的集体,其音高差距往往很大。为此,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让学生注意听他人的笛声,调整自己的音色,使集体吹奏的声音差距缩短在最小的限度,奏出和谐的乐章。训练时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力度应在最轻度的范围之内,即P-PP之间,从单音、双音到和弦,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合奏训练对学生的音乐听觉要求更高,帮助更大。而通过训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主义思想,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演奏中每个人都很重要,良好的演奏效果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特别热衷于合奏,因为不论吹得好的,吹得一般的,都能在合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课堂中我的学生已能吹奏两声部的乐曲,如《念故乡》、《送别》、《故乡的亲人》等。在此基础上加以训练,学生能吹奏三声部、四声部的音乐。在南京市中小学生竖笛合奏比赛中,我编排的四声部乐曲《美丽的梦神》获得了评委们一致好评,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这也充分证明了合奏的必要性和号召力。


  三、关于记谱唱名


  唱名法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两种,而记谱在我国还有线谱和简谱之别。固定唱名法是指不管什么调,一律以下加一线作do演唱演奏(以高音谱号为例),遇到C大调音列之外的音,即使是调内本位音,也看作变化音处理。(即任何曲调都按C大调处理,所有音唱名永远不变)。首调唱名法则是随着调号的不同而改变:如C大调中C唱作do,而G大调中由于主音移高五度,则以G唱do了。音乐界为用固定唱名法还是首调唱名法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以德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主张固定唱名法,理由是固定唱名法识谱迅速、快捷、方便。而匈牙利等国家则一直使用首调唱名法,同样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竖笛教学中,我认为不能否定一种唱名法而肯定另一种唱名法。应当做到既让学生有固定的唱法,又有首调的概念,双方互相共存。而在教学初期,我则倾向于固定唱名法,甚至可用简谱代替线谱。因为现阶段简谱在我国一直长期存在。用简谱记法代替线谱固定唱名,便于竖笛初学者从识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从而集中精力学习竖笛。这种记法特别适用于初学者,尤其适合农村学校学生。用简谱记法代替线谱固定唱名,是无奈之中的尝试,却受到学生一致欢迎…...


  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竖笛学习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促进了眼、耳、口、手、足多种器官的协调发展,学生通过竖笛学习,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开拓了音乐视野;开发了学生智力潜能;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了协作精神,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


  竖笛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毅力,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必须有坚强的毅力才能成功,他们通过耐心刻苦地学习,逐渐走上成功之路,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表现了勇于克服困难的毅力。在合奏过程中,学生深深感受到服从演奏纪律,服从指挥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竖笛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制能力、协调能力及合作品质。摆脱了‘自我’,从‘他我’关系中获得人生经验,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竖笛――学生的好伙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