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走向文化内涵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江苏盐城市第一小学 陈琰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5-05-13

  (四)在相关的领域中感悟音乐文化

  在音乐相关的领域中感悟音乐文化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社会生活、姊妹艺术学科、其他学科的联系。教师可鼓励学生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特征及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唱、奏、演、诵等形式中发现音乐与姊妹艺术学科的融通;在迁移与探究中发掘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联,使学生能够逐渐领悟相关文化。

  针对舞蹈、戏曲、影视内容,需要将它们与音乐进行有机结合,在音乐情境中表现舞蹈,在演唱中表演戏曲,在赏析中感受影视音乐的功能与作用。例如歌曲《映山红》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出现了两次,如果在电影情节中欣赏这段音乐,学生就能感受到同一音乐在不同背景中情绪是不同的,同时这些音乐情绪又升华了电影的情感表现。

  三、从音乐本体到文化内涵的兴趣转变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动力,要想让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可引领学生开展音乐实践,引发他们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风格特征的音乐进行探究,了解相关音乐文化,促进学生对不同音乐的理解与喜爱,在思考、探究、实践的推动下,变被动接受音乐和对音乐的短暂兴趣为主动接受音乐和乐于探究音乐的持久兴趣。

  (一)探寻分享中转变短暂兴趣,培养持久兴趣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经历不同,因此会产生对不同情绪、风格、流派音乐的喜好,他们喜欢听、唱,甚至演奏,这就是学生在音乐上表现出的一种纯粹的、短时间的兴趣。为使学生长久保持兴趣或接纳不同风格的音乐,应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过程,引导他们在对比中寻找音乐的风格特色,了解是什么样的背景产生这样的音乐,在这样的背景中还创作了哪些类似的音乐。学生在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持久兴趣,这时再引导他们学习其他类型的音乐,这样对音乐的喜好就不会局限于某一类型,并且会慢慢延伸出对其他类型音乐的理解与认同。

  在戏曲中,大多数学生都比较熟悉京剧。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智取威虎山》时,首先可以从简短的视频开始,引导学生观察京剧演员的神态、动作、唱腔等,提高学生对京剧文化的认知。其次在引申环节选取不同戏种让学生辨识,对比戏曲的特点。最后在课后请学生准备一首京剧或另一种戏曲唱一唱,在下一节课与同学分享。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社会生活和文化中的音乐现象产生自己的看法,而且在过程性探究中对音乐将不再是短暂的喜爱、一时的兴趣。

  (二)音乐实践中利用直接兴趣,推动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音乐或活动本身需要所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的目的、任务、结果而引起的兴趣。音乐实践性以发挥多种感官体验为优势,在唱、听、动、演等活动中表现音乐,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最佳方式。但是引导学生以任务驱动为目的,感悟音乐内部及音乐与外在的联系,达到某一学习效果、获得某一探寻结果等而引起的间接兴趣更能把学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推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可让学生在不同速度、节奏的对比中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进而发现某一类型的音乐特征;在律动、舞蹈、童话剧表演中体验音乐表演带来的快乐,从而引发学生自主编创的乐趣;在打击乐伴奏、课堂小乐器演奏中,从单纯的兴趣学习到彼此合作完成一首作品的成就感,这些都在学生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转化中生成。

  (三)成果展示中保持感官兴趣,形成自觉兴趣

  兴趣有三个层次:感官兴趣、自觉兴趣、潜在兴趣。感官兴趣是由感官引起的,由一件事物引起的兴趣,具有不稳定性和外控性。学生对某一种类型音乐的喜爱就属于感官兴趣。而自觉兴趣高于感官兴趣,把外控变为内需,具有稳定性,是兴趣与能力的结合,可以产生不断学习的动力。教师鼓励学生把喜爱的音乐带入课堂,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究音乐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觉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如果教师在课前留五分钟时间给学生展示,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培养其探究意识和自觉兴趣,并为形成潜在兴趣,即志趣奠定基础。

  在活动中发现,让高年级学生找自己感兴趣的音乐,找来的几乎都是流行音乐。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是可以引入课堂的,重点是怎么引导。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说一说歌曲的创作背景,唱一唱印象最深刻的歌词,议一议受古典音乐或戏曲所影响的流行音乐等。例如流行歌曲《新贵妃醉酒》融合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不想长大》采用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的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联想与迁移法,既可以追根溯源,又可以自然地把流行音乐主题推向中国传统戏曲或古典音乐主题的探究。

  音乐自产生以来就深深地根植于文化之中,带领学生从音乐本体走向文化内涵,将为学生喜爱民族音乐、包容世界音乐、理解多元音乐文化打开一扇窗。

  参考文献

  [1]洛秦.启示、觉悟与反思:音乐人类学的中国实践与经验三十年(1980-2010)[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32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