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中小学音乐课程涉及西洋音乐、民族音乐等诸多领域,为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重视充分发挥自己学科特长,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民族音乐的奥妙,了解更多民族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将民族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音乐教师应重视培养自身的学科素质,对民族音乐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只有如此才能实现高效促进民族音乐在课堂中的融合。要想真正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素质和音乐知识素养,中小学院校首先要重视师资的引进,并提高准入门槛,积极招收专门的、具备一定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音乐教师,从根源上为今后民族音乐融入现代音乐课堂良好效果的实现打下基础。
其次是要做好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加强对教师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培训,引入先进的理念,紧随时代的脚步,帮助教师掌握民族音乐知识和民族乐器的使用方法,并与声乐教学相结合。音乐教师要想做到把民族音乐充分融合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对民族音乐及其与课堂融合的方式加以广泛研究,建立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同时汲取外地先进经验,对优良的教育案例进行学习。
总之,教师要想让民族音乐在课堂上真正落到实处,在课堂上活跃起来,首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修养,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提高民族音乐融合课程的有效性。因此,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一定要有深入的理解,了解课本内涵,做好查漏补缺,从不同种类民族音乐的产生、演变、历史的沿革入手,从经典剧目、剧本角色、知名表演艺术家的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一般性认识出发,在深入探究民族音乐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知识储备,并在实践中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提升教学能力,在思想意识层面了解民族音乐教学融合的意义,促进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3. 转变教学理念
我国教育界及社会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认知度较低,大部分学校缺乏对高效开展音乐课程的重视,并且音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原本音乐教学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民族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效率极低,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为促进民族音乐与音乐教学课程融合效果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鼓励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探究最佳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学校传承与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形式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在介绍的同时利用多种媒介,使学生能够获得完整的音乐认知。不同的民族音乐具有不同的演奏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不一样的人文气息,如《阿细跳月》《彝家娃娃真幸福》《新疆好》等,能够调动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营造情境,引导学生做一些基础的民族舞蹈动作,使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例如,在对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歌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蒙古族的经典舞蹈《小草》,组织学生通过学习基本的蒙古族舞蹈来感受其中蕴含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畏险阻的勇敢,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以集体授课为主,这种授课模式具有很明显的双面特性,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中小学学生发展具有多样性,其性格特征各具特色,并且不同学生所喜爱的民族音乐的类别也存在差异,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民族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提高融合效果,音乐教师应重视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音乐课程效果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国民族音乐基础知识时,可以采取集体式的教学方法,在介绍不同的民族音乐的同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先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自己小组的独特想法,在彼此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与理解,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演唱训练或者不同民族乐器演奏教学时,可以选择进行一对一教学,当教师对某个同学的表现进行点评时,可以让其他同学也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之,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群体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教师要能够针对每位学生学习的特征,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变化,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并且在此过程中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音乐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最终促进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高效融合。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该基于课本扩大思路,创设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民族音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音乐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家园,使学生真正变成知识的主人,真正展示自我的人格魅力。
总而言之,课堂是传播文化和传递知识的重要场所,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适当融入民族音乐,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音乐在当今时代获得新发展,进而促进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有效传承,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充分理解和重视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实课堂,激发和调动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积极性,在促进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瑶《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承研究》,《文化产业》2022年第24期。
[2]吴俣、路阳《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喜剧世界》2022年第2期。
[3]骆彤《让民族音乐之花绽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S1期。
[4]张雁《“互联网+”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困境与对策》,《经济师》2020年第3期。
[5]颜聪《少数民族音乐产业化对现代音乐发展影响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