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可以有效提升传统文化传承的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够成熟,对于事物的认知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多数的小学生都精力旺盛,好奇心和好胜心较强,而音乐本身具有一定艺术性和娱乐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则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特点,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获得良好的传承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师在向学生教授音乐知识的时候会适时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可以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在音乐的影响下,学生的注意力较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更好,因此,音乐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正确“三观”的培育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大多数学生在经过这种方式的音乐教学以后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都会深刻,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音乐修养得到极大提升。
3. 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大多数的音乐都是情绪的表达,旋律和曲调的变化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听者的情绪。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创作者产生共鸣,实现对自身思想意识的有效培养。这一特性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传统文化以音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在接受音乐熏陶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创造者想要表达的精神思想,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欣赏著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旋律的变化和曲调的转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创作者寄情山水的洒脱,从而更加认可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另一种中国古典音乐《秦王破阵乐》在播放以后,能够让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感受到千军万马的豪迈气势。教师在此之前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下两种音乐的创作背景,从而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理解,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1. 强化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文化熏陶
音乐鉴赏教学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在课堂上播放各种流派、形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的特点,表达出的情绪和精神思想,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在新时期为了实现小学音乐课堂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开展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例如,《王二小放牛》是小学音乐课中一个较为典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音乐种类。这首音乐的创作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在放牛的时候巧遇日本侵略者,敌人威逼利诱王二小带路,而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护乡亲们和村里面埋伏的八路军,设计将日本兵带入八路军的包围圈,敌人恼羞成怒,最终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教师在进行播放音乐之前要向学生讲解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鉴赏。随着音乐的不断播放,学生会像在听一个故事一样,跟随着音乐的旋律,感受着小英雄王二小的伟大和敌人的残暴,从而通过音乐鉴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方式本身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同时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我校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一礼乐弦歌课程教学示范校,传统音乐文化氛围浓厚,通过礼乐弦歌的学习,学生的传统艺术审美感知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入一些传统的礼乐弦歌内容,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秦王破阵乐》这样的古典音乐,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讲解,通过讲解,结合音乐欣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对古典文化的认同感会更加强烈,从而实现良好的传承效果。
2. 组织音乐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音乐活动是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获得良好的音乐培养效果。对于在音乐课堂中传承传统文化而言,同样可以利用音乐活动实现这一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具有明显民族特色或者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音乐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音乐剧,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音乐剧中扮演各种角色,演唱一些歌曲,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表演欲望,而各种音乐活动则恰好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入,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够产生积极作用。
3. 强化歌曲演唱教学,实现传统文化教育
歌曲教学是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良好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乐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从而实现学生音乐水平的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歌曲教学工作同样可以加以利用,实现良好的传承效果。要实现这一效果,教师在开展歌曲演唱教学之前首先要做好歌曲选择工作。现阶段小学音乐使用的教材中很多歌曲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都是传唱已久的经典之作。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歌曲演唱教学之前要尽可能地选择这一类的歌曲,强化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进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例如,歌曲《送别》本身是李叔同先生填的词,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在音乐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教师可以选择这类歌曲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送别之情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强,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都更加深刻。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后续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强化认识,充分意识到音乐课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能够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强丽《用心传承文化用情歌唱未来——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论坛》2021年第5期。
[2]陈昌宁《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3期。
[3]张南《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年第3期。
[4]林云霏《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评鉴》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