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给予人的是精神领域的享受,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就必须要依托于生活化教学来提高学生对于作品的鉴赏能力。为此在小学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托于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洞悉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来开展生活化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时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的建设能力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为今后学生创新思维的萌生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研究;
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生活化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之下提升个人的音乐欣赏能力,并能够在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去感受作者在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感,提高个人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
部分教师仍旧受到陈旧教育理念和过往教学经验的局限,在教学中出现内容枯燥、模式单一的问题,导致无法满足新时期音乐教学的现实要求,甚至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无法在音乐课堂上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大多数老师为了让音乐教学的质量获得提升,往往会在理论教学之余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然而由于大多数学校并没有针对音乐开展第二课堂的经验,使得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学科的培养目标产生较大的割裂,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和对内容的设计能力,使得实践活动的开展无法收获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存在学科偏见,学生热情不高
部分学校即使已经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依旧将更多的教学注意力集中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对音乐这类素质课程的关注程度较低。而老师对于如何开展音乐教学,没有形成一定的正确认知和重视意识,没有认清音乐学科对学生素养形成和艺术观念的关键性,忽视了课堂质量提升的措施调整和理论优化,使得教学的水平得不到基本的保证,让音乐课堂无法与小学阶段学生培养的标准实现有效统一,无法发挥出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二、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1. 有利于让音乐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能力获得显著提升。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能够让教学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让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得以全面发挥出来,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调动到最佳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堂上获得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深度发展。老师通过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能够观看到演唱家们声情并茂的演出,并在相关图片的观看和观察中深入到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感知作品背后的人文情怀,从而让学生的情感感知和鉴赏情趣得到充分激发,为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2. 有利于让音乐教学质量获得提升
小学音乐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丰富且多元的,老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教学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老师采取怎样的引导方式,都需要客观看待方式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条件限制。生活化教学能够让教学匹配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老师在进行作品教学的时候,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及时补充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人文历史沿革等,让学生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让学生能够在氛围的刺激下快速融入音乐课堂中去,实现音乐品质课堂的高效构建。
三、提升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效率的策略
1. 尊重学生主体,欣赏人文情感
要求学科老师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构建起高效高质的音乐教学课堂。小学时期学生更多的习惯和想象都是来源于周边相关的生活实景。因此,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不同类型的节奏,通过音乐游戏的开展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节奏在音乐中的关键性,从而让音乐的教学课堂变得趣味十足。
比如,在学习《学戏曲》的时候,老师除了以音乐鉴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之外,还可以借助高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京调和脸谱等的含义、发展、流派等相关知识进行课件制作,让学生获得教材之外的更多与戏曲发展有关的知识内容,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全面,让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逐渐丰富起来,让学生的人文素养随之获得提升。
2. 培养学生感知,营造欣赏氛围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对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音乐想象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推进新时期新生代音乐的新课改,抛弃传统灌输式理论知识教学的方式,已经成了音乐老师教学创新的基本要求,老师需要结合当前阶段学生对趣味性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追求,让趣味充满音乐课堂的始末,从而发挥趣味教学的价值来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实现音乐氛围的感知作用和刺激意义,让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价值实现最大化的发挥。
比如,在教学《难忘今宵》的时候,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接收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由简到难的教学。老师可以首先以多媒体形象化的功能,在开展教学之前首先引导学生对《难忘今宵》和《毕业歌》进行欣赏,在欣赏之后结合当前所处的年级阶段分享各自的感受。自我表达的环节是没有具体答案的,老师需要鼓励学生就自己的见解和获得的体会进行表达,以此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在欣赏和表达的过程中实现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其次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与毕业、分离、友情等不同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编排一部情境音乐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并在动起来的过程中深化对作品的感知和体会,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
3. 优化教育设备,健全评价体系
只有加强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标准化建设,才能为音乐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对此,学校应当从音乐教学的设备、乐器等多个角度出发,联合当地教育部门和相关社会团体,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优化。同时,学校还需要结合经费情况,逐步配齐音乐教学所需要的相关设备,例如打击乐、民乐、西洋乐器等,并订购专业的音乐期刊,供音乐老师日常的自我学习和提升。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对音乐作品进行感知,而且还能让老师及时了解音乐领域的前沿动态,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展示音乐的学科魅力。
另一方面,完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智力和心理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的课堂状态、即时反馈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准确的评价。同时,老师还可以设置不同的学习奖励,激励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老师通过完善评价体系,设置奖励机制,能够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能从老师的评价和同伴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作出及时的调整和优化,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让老师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教学的实际成效,以便后续的教学优化和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