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试析小学音乐情感化教学探究

作者:内蒙古乌海市第九中学 赵书璇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12-25

  摘要: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传达各种情绪的艺术,它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小学音乐课本中有大量的古典音乐作品,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其旋律所蕴含的情感,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对其进行情感教育。文章从音乐本身和新课改的要求出发,从教学理念和师生互动两方面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理念、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学生情感教育的对策,以期对提高学生的情绪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感化;策略;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可行性

  音乐作品创作灵感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文化生活,音乐家所创作出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其内心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社会背景的认识等内容。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十分热爱大自然,喜欢听农村乐师演奏,所以他在《F大调第八交响曲》等音乐作品中就体现了乡村乐队演奏民间舞曲的淳朴形象,充分表达了贝多芬对乡村乐曲的喜爱之情。同一时期,贝多芬还深受18世纪欧洲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与许多音乐家一样坚定,秉持着独立、尊严以及自由的理念,在现实生活里对周围的贵族社会抱着不盲从、不妥协的态度,这些情感也明显被贝多芬投射到《第五钢琴协奏曲》等音乐作品中。耳聋对一位音乐家而言无疑是难以承受的事实,尽管贝多芬一次又一次被爱情抛弃,并因此失去了健康,但他仍然不屈不挠,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作出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这一音乐作品体现了贝多芬不向命运低头的斗争精神。从贝多芬的经历以及音乐作品可以看出,音乐与人们经验中的事物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用音乐表达不同的情感,也能使听众产生联想,继而引起更为复杂的情感与理解,音乐与人们的情感联系紧密也为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提供了可能。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音乐是一种以声音来表达不同情感的艺术形式,从古至今,音乐在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课程集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于一体,其中人文性是指不同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之间的差异,这些音乐作品中表达了音乐家不同的主观情感与观点。新的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小学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认为教师应该基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积极引导学生从音乐作品中体验情感。同时课标中也对不同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放在了首位。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天性活泼好动,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整体都属于较为亢奋的状态,而许多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大多会选择限制言语或者是行为,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天性。如此一来,许多学生本来可以感受到的愉悦音乐体验则可能被大打折扣,进而逐步失去音乐学习兴趣,也就无法实现音乐教学的育人目标。新的课程标准使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从音乐知识的传授逐步向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与审美教育方向发展。而小学阶段学生年纪尚小,生活经验以及认知能力不足,“三观”尚未形成,更要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让小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出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

  音乐既能抒发情感,还能产生情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情感教育,构建起完整的音乐框架,发挥音乐课程育人功能。没有情感参与的音乐课堂必然是空洞的,必然难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来看,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十分必要,是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兴趣的重点。

  二、加强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策略

  (一)树立生本教学的理念

  首先,生本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要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情感表达的独特性。小学阶段的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对音乐作品有着独特的看法与见解,同时也因为这阶段的学生单纯善良,所以能勇于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法与情感。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环境、生活经验以及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认识到这些差异,对学生应该一视同仁,虽然有些学生的回答或者是行为表现可能与教学预设存在偏差,但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引导,而不是盲目地要求这类学生的想法或律动与教师、其他学生的想法或律动一致,要切实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与自信,让学生在快乐的情感下学习。

  其次,小学音乐教学中还要重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注重情感教育。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很大程度依赖于他们的对新事物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助力器。因此,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重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唱游森林》单元歌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阶段学生喜爱动物、喜爱模仿的特点去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喜爱的动物玩偶或者是面具,让它们去代表每一个学生,并让学生给自己所选择的玩偶或者是面具取好名字,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拿这些玩偶或者是佩戴面具模拟小动物的场景,让学生能通过这些道具带入角色,从而让学生能更生动地欣赏与演唱教材中的歌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借助工具的模仿活动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增强音乐课程情感教育的效果。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改变过去以专业技能为导向的音乐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情感,促使学生情感与审美的形成。例如,在《捉泥鳅》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可以模仿抓泥鳅的动作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向学生提问:“哪一位同学可以猜出老师在做什么?”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动作思考,在学生认识到教师的动作是在捉泥鳅后,教师再向学生说明:“泥鳅的身体太滑了,我真的很难抓住它呀。”学生自然会因教师幽默的语言产生愉悦的心情,教师接下来向学生讲到:“怎么可以又快又好地抓住泥鳅呢?我们来看下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捉泥鳅的吧!”在利用电教设备播放音乐并为学生播放捉泥鳅的画面。教师为学生创造最教学情境能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感受音乐中欢快的曲调以及视频人物捉泥鳅的动作以及快乐的心情。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