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民族乐器的鉴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3]。而民族乐器也是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敲门砖,能够起到很好的课堂引导作用。例如在学习《牧笛声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竹笛,并且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演奏。教师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出一些优秀的笛子表演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也可以播放比较热门的音乐,例如《无羁》中的竹笛表演。竹笛在我国南北方都很常见,学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身着汉服的人,站在一叶扁舟上演奏竹笛,而北方多数是放牛羊的小孩儿吹的牧笛。通过对比两种情景下演奏的不同音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有些同学就能感受到南方的笛子表演会让人感到非常的温柔,而北方的竹笛表演让人感到非常的欢快。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教学案例,乐器的鉴赏和音乐的鉴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乐曲欣赏较为抽象,因此教师要通过乐器欣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的欣赏。
(二)品味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和戏曲音乐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人都感觉民族音乐非常土,而当今的流行音乐则非常的新潮。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古典的民族音乐之美,而不同演奏者的翻唱,也给民族音乐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民族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和戏曲音乐,不同民族的民族音乐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在蒙古草原,当地人以游牧为生,而民族音乐多以歌舞的形式出现,在黄土高原地区,两个不同劳作的人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形成了有趣的说唱音乐,而戏曲也是汉族人民的民族音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品味不同的民族音乐,发现其中的魅力。
(三)转变教学理念,重视民族音乐与课堂内容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经验较少的教师经常认为音乐鉴赏和民族音乐是两种不同的学习类型。而教材中的音乐鉴赏课程和民族音乐没有交集。民族音乐欣赏不仅仅是学习课本提供的教材,同时也需要教师将教材和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音乐欣赏课堂。
例如在第六单元《我们的村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不同学生演奏自己家乡的民族音乐,同时向其他学生介绍歌词的意义。教材中可能未能明确教师要在哪一节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但是教师要根据这个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进行民族音乐的有效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就会表演《敕勒歌》,教师要让其他学生猜测这个学生的家乡在哪里,如果学生猜对了,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表扬;如果猜错了,在这个学生介绍完自己的家乡之后,由猜错的学生继续演唱自己家乡的歌曲。
(四)课堂创新引导学生体会民族音乐
在很多学生眼中,音乐课堂是用来放松和提升欣赏能力的课程,如果大量的理论教学,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对音乐课堂有着美好的憧憬,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设置一些小游戏,让学生放松,并且学习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一部分的民族音乐,从而提升他们的欣赏能力。民族音乐一般会有自己独特的旋律和重复的歌词,在学生欣赏音乐后,教师可以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一个小游戏之中,由一个学生唱出一个歌曲的一部分歌词,而另一个学生要说出歌曲的名称。
四、结语
民族音乐流传千年,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而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特色,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积累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同时,音乐鉴赏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气质,高效率的音乐欣赏课堂,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民族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要以打造高效率课堂为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技能。
参考文献
[1]肖强.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讨[J].好日子,2020(30):226.
[2]孔佳佳.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2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