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把握单元内作品规律,递进性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建议教师在明确设计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之后,深入把握“大单元”内部多首歌曲作品的编排规律。比如“多彩的节奏”中,《春天来了》与《小伞花》两首歌曲中都包含附点四分音符,《旅行之歌》与《芦笛》中都包含附点八分音符,而《对鲜花》中则同时有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因此,最后学习《对鲜花》,既能够巩固学生之前的学习成果,也能够实现学生音乐学习的迁移与运用,锻炼学生的识谱演唱素养,实现“以递进性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的。
以苏教版一年级教学为例,教师将书中的《野蜂飞舞》《狮王进行曲》和《老虎磨牙》统筹安排,设计了《音乐会说话》的大单元主题。这一大单元中,三首歌曲都是以动物为主线、以音乐描绘动物形态的。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在第一课时同时呈现三首歌曲,构建三个教学情境,让学生沉浸于这一情境,初步体会“以音乐描绘动物”的旋律。之后在第二课时与第三课时,分别设计“对比聆听感受音乐”和“肢体律动表现音乐”这两个教学活动,先启发学生的视听感知,最后调动学生的肢体感知,递进式的强化学生音乐体验感,让学生逐渐理解音乐,在肢体律动的过程中表达音乐,在最后的学习中适当以肢体动作创造音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探索作品之间内在关联,体态律动强化学生节奏感。
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探索大单元之下不同歌曲之间的内在关联,组织开展体态律动活动,让学生产生直观节奏律动体验,培养学生节奏感,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为例,教师根据《跳到我这里来》《G大调小步舞曲》《微笑波尔卡》和《希腊舞曲》这四首歌曲,把握其关联性——舞曲,舞曲具有较强的舞蹈旋律感与节奏感,因此设计大单元为“舞起来”。在本次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设计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让学生学习《跳到我这里来》,初步认识“以体态律动寓于歌曲学唱”,学习用简单的体态表达节奏动作与要点。第二课时让学生根据《G大调小步舞曲》《微笑波尔卡》这两首歌曲,将自己掌握的体态律动运用出来,以身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第三课时则是让学生根据《希腊舞曲》进行体态律动,通过身体动作直观感受舞曲节拍和速度变化,以“串联各歌曲中的体态律动、节奏感知”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的研究,本质上就是遵循大单元的基本特征展开音乐课堂活动教学设计,凸显各活动之间的递进性,强调各歌曲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今后的小学音乐大单元课堂教学中,教师展开教学设计,首先要以整体视角明确单元主题,统筹大单元内歌曲资源;之后要把握单元内歌曲的内在规律,设计音乐情境,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音乐速度、力度、长短的差异,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最后要带领学生探索各音乐作品之间的内在关联,组织开展体态律动互动,锻炼学生节奏感,丰富学生的音乐节奏体验,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