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课程是中小学必不可少的一项美育教育。热身训练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中小学舞蹈课程中的热身训练较为古板单一,不足以吸引学生兴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概述了热身训练的意义,分析了中小学舞蹈热身训练的现状,提出了主题性热身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主题性热身训练中小学舞蹈
舞蹈艺术最重要的意义是完善人格, 使一个人成为真正健全的人。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教育理念上的突出,更体现为以“审美为中心”的发展路径,不断探索改进,完善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模式,进而推动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多元化以及艺术实践的应用发展。
在中小学舞蹈课程中, 热身训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充分的热身活动能有效地避免损伤,是学生学习舞蹈的前提保证,因此,热身训练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顺应中小学生的骨骼发育和心理情感发展特点。在归纳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将重点阐述主题性热身训练在中小学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一、热身训练的概述
热身训练首先是学习舞蹈的前提保证, 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肌肉和韧带, 协调人体各器官部位快速进入运动的状态,预防和减少不必要的肢体损伤。其次,热身训练的时间安排可根据不同的舞种风格、难易程度进行科学地调整安排。如果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会造成体力消耗过大,引起不必要的疲劳。相反,如果运动量太小,则不能达到热身的效果,从而失去热身运动的意义。
(一)热身训练的定义
热身训练就是通常所说的准备运动, 即在进行正式、密集的运动之前先活动肢体,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得到简单的锻炼,为后续剧烈运动做好准备。通常来说,热身运动包括被动热身(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热身)、常规性热身(通过慢跑、弹跳、拉伸等多组重复的常规动作来完成热身)、具体特定的热身(在常规性热身的基础上, 依据不同舞蹈的特点和需求采取针对性的热身训练)。
热身训练是由简单易操作的动作开始, 循序渐进地让心理和身体同时接受较高强度的训练,也就是说,通过轻微的运动,唤醒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提升学生的心率,增加其肌体的血流量和含氧量,促进身体和心理到达巅峰状态。换言之,只有学生们体温升高,肌肉才会更松弛、更灵活。让学生以好的身心状态进入舞蹈课堂,尽可能降低运动损伤带来的风险。
(二)热身训练的重要性首先, 从身体层面来说, 只有经过充分的热身训练,学生的身体机能才能被唤醒,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才可以兴奋至运动的水平,从而有效防止肌肉拉伤;从心理层面来讲,良好的热身训练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升其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不可否认,学生的舞蹈课堂运动需要更多的安全保障, 而热身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调动身体机能。进一步讲,热身训练是在克服人体生理惰性的基础上振奋起精神,起到协调、系统地调动全身各器官的效果。热身训练能够有效预防韧带撑拉带来的损伤,也能减少剧烈运动时造成的关节软骨损伤。
其次,热身训练的合理性能够保证中小学舞蹈课堂的顺利开展,对学生的情绪调动也有积极的作用。马斯洛的层次认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七个层次,因此,热身运动规则的制定也要考虑学生的需要。统筹考虑各种教学影响因子,制定科学合理的热身运动规则, 对热身活动的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提升学生身体机能的同时,调节学生心理,确保身体的各个器官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
最后,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热身运动项目,不仅能有效提升热身效果,还能激活学生的运动思维,为教学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如果在课堂中不能合理安排热身训练环节, 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就无法从外界事物中安静下来,真正投入到课堂中来。而且,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关节比较脆弱,不能承受剧烈运动带来的冲击。因此,热身训练在中小学舞蹈课堂中十分重要。
二、中小学舞蹈热身训练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和美育工作的逐步推进,舞蹈正在以素质教育舞蹈的新形式逐步进入中小学课堂中。舞蹈教育承载着美育思想的灵魂,有着健全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力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