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体态律动 声势并茂——运用柯尔文手势培养小学低段学生音准感

作者: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 黄春琴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1-02-23

  唱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演唱歌曲是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在音乐课堂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一首再简单的歌曲在学生看似已经学会的情况下,却唱得不是很完美,齐唱时,总有个别音不在调上;独唱时,学生曲调不准的现象尤为严重,有时一句唱完,下一句的起音好像丢失了。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音与音之间的相互联系,训练正确掌握音高音准的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小学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动、爱模仿、爱表现、爱创造,节奏模仿、音乐律动是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最直接的方式。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教材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柯尔文手势指挥下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一、掌握柯尔文手势提高学生识谱水平

  柯达伊教学法作为当代世界音乐教育三大体系之一,柯达伊教学法中使用的柯尔文手势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种身体语言形式,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帮助学生将音的高低与身体的各部位构成有意义的联系,把音高与身体活动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从而通过持续的身体运动达到训练音高音位的目的。教师发出指示,让学生明白音高的准确位置,通过手势的变换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以视觉协助听觉感受,经过“类”的筛选,使听觉中音高的表象积淀于听觉记忆中。它最大的优点在于直观形象、操作简单,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这种肢体语言比描述性语言更准确、更形象,有助于小学低段学生把握音准。

  在教学中,笔者先运用歌谣让学生形象直观化地掌握柯尔文手势,如“Do是小手攥拳头,Re是快乐小滑梯,Mi是我的小平台,Fa是“真棒”倒过来,So是小门关上来,La是把门快打开,Ci是食指向天空。”然后按照歌曲《音阶歌》的旋律唱出来,师生随着旋律互动,教师要积极融入学生的合唱和游戏环节中,在歌曲的学习中采用分唱,轮唱,歌舞表演等形式,简单的音阶因为童谣而变得十分有趣。教师借助手势活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小组竞赛“逐个快速地认出手势代表的唱名”,让学生熟悉教师所做每一个动作的含义及这些动作与音高的具体联系,提高他们对柯尔文手势的熟练程度。也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的记忆。通过反复操练,学生不看谱,不使用钢琴,学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学唱简单的音阶,并能根据教师给出的手势歌唱,并在声音的比较中进行判断、识别,通过对音响的感知形成记忆和概念,从而建立起一个能随做随唱的音库。由此,学生逐渐学会了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完成了一个从抽象的音乐思维过渡到具体动作思维的过程。

  二、运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音高观念

  小学生认识音乐主要是依赖听觉、视觉的共同感知来完成的,通过柯尔文手势,训练学生的音准,帮助学生构建音高概念,并在游戏过程中加入各种节奏的模仿动作,与听音活动交替进行。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音高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有的学生甚至会对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混淆不清。小学低段的音乐教材凸显“短小有趣,形象鲜明”,以学生聆听为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聆听教材的规范发音,引导学生从要求自己怎样唱转移到聆听自己的歌声。在歌曲教唱过程中,教师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及旋律特点,让学生在教师的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运用柯尔文手势指引学生演唱。同时在歌谱上加入旋律线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的高低变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减弱对识谱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听觉上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的意识,培养学生用柯尔文手势表示音高的距离,帮助学生借助视觉感受音程的大小、唱准音调。如在二年级下册“母鸡叫咯咯”歌谱学唱时,主要学唱“3和5”,让学生凡是唱到“3和5”时就把柯尔文手势带上,“3”在胸前的位置,“5”在嘴巴的位置。“3”做手掌握拳的动作,“5”做手掌打开的动作,手掌一张一闭的动作不仅模仿了“小小星星亮晶晶”的形象,更让学生形象地聆听了“3和5”。“边唱边动”的教学形式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融入音高的概念。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