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一轮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音乐合唱教学顺利进行。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比较严重,过于注重自身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使得教学效率受到了影响。对此,本文对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以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改革;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进行合唱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等进行教学,促使学生掌握合唱方法和技巧,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要求
合唱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基础,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合唱方法和技巧,以保障合唱效果。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对合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保障教学效果。其一,音乐属于美学艺术中的一种,创作者会将自身的情感融于旋律、歌词中,便于人们去了解。小学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应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更好地体会音乐中的情感,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其二,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常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对此,教师应将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融入合唱教学中。其三,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音乐基础水平等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当进行合唱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促使学生个体与集体完美融合,从而保障合唱效果,发挥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1]。
二、浅析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1. 缺少正确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背景下,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开始将“问题式教学”应用在合唱教学中。虽然可通过设计问题来提高学生对合唱知识的理解能力,但却形成了固定的“设计—解答”流程,导致学生只能根据既定答案进行思考,使得课堂教学缺少灵活性、创新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未能重视学生的合唱基础
合唱教学需要综合考察学生的基础技能、团队意识、审美素养等,以保障合唱效果。但由于每个学生受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同,其音乐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很多教师采用共性教学的方式,未能认识到学生合唱基础的差异性,影响了合唱的协调性,缺少音乐美感。
3. 缺少正确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采用“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方式,导致学生并不了解合唱曲目的曲谱、曲调与情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
4. 缺少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许多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往往采用结果性评价的方式,难以保障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无法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不利于教师后续的教学。对此,教师应改变教学评价理念,将教学评价工作贯穿于合唱教学全过程当中,从而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学的有效性[2]。
三、基于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更新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以打造灵动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打破固定教案的限制,提高教案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结合教学需求来设计一些问题,促使答案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既可以尊重学生的主创意识,又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确保教学效果。其次,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及时、迅速地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以《小白船》合唱教学为例,要求学生正确掌握曲调、节奏、分段、气息等内容,教师可根据各个问题进行分析,以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便于学生进行理解与学习,保障教学效率。再次,合唱教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全面提高学生对合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确保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