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改善传统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面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状态。通过创设合作互动的表演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聆听的积极性;通过创设合作互动的游戏情境,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合作互动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表演合作游戏合作探究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达到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学生崇高的品德、修养的目的。然而笔者在一项“你喜欢上什么课”的调查研究中发现,89%的学生喜欢上唱歌课,仅有11%的学生喜欢上欣赏课。分析原因,欣赏课与唱歌课相比,往往教学形式单一,课堂上教师灌输式的讲解多,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较少。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学生长时间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状态,从而失去音乐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参与面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状态,从而实现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一、什么是音乐“合作学习”
音乐“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个性差异、音乐基础、音乐思维的差异,根据“异质互补”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分组的形式不限,可以是两、三大组,也可以是4~6人的小组,通过各种互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获得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这种教学手段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充分挖掘课堂中个体和集体的交流能力,同时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个体和群体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音乐“合作学习”的分类
音乐课程目标提出:“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音乐“合作学习”正是体现了音乐课程目标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在欣赏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结合三维目标,把欣赏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归纳为三类: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合作表演法,如合作律动、合作演唱、合作演奏;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主的合作游戏法;以培养学习过程与方法为主的合作探究法。
三、“合作学习”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合作互动的表演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聆听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聆听不仅仅是静坐,更需要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发挥心理学的“联觉”效应。通过一系列的听、唱、动等合作表演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在有效的聆听活动中去感知音乐的要素,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根据合作表演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合作律动、合作演唱和合作演奏。
1.合作律动
合作律动是指学生之间用声势动作、身体动作来合作互动,感受乐曲的节拍和韵律。在乐曲欣赏的初步阶段,合作律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快速进入乐曲学习情境。如欣赏《铁匠波尔卡》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聆听、对比乐曲中富有特色的大锤和小锤声,比较它们音色、节奏的不同,进而让学生用身体动作来模拟敲大锤和敲小锤,随着音乐的韵律合作打铁。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组学生用跺脚模拟大锤声,一组学生用一手握拳拍另一手心来模拟小锤声,合作如下:
学生在“合作打铁”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乐曲四二拍的强弱韵律,同时体验了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这样的合作活动要求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并和他人准确的合作,培养了他们稳定的节拍感。
2.合作演唱
在欣赏乐曲时,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形象,记忆乐曲旋律,还可以创编歌词进行哼唱。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旋律的感受性不强,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演唱的形式,选择简单、形象的旋律教学生演唱。如《在钟表店里》的a主题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