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江苏省建湖县第二 实验小学) 张烨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9-07-12

  小学音乐课程是小学艺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学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合唱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水平,促进课堂和谐氛围的形成,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那么具体来说,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方面,有哪些比较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呢?

  一、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张载曾经说过: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意思是说如果人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的话,那么他的心思就不在这件事情上,即使学习也无所收获。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无法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学生对于合唱的态度也非常的敷衍,那么无论花再长的时间进行教学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想要让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能够在课堂上顺利地进行,让小学生能够形成合唱的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合唱教学,主动钻研合唱技巧,通过这样师生之间的配合,才能够真正地将合唱教学的效率提上去。实际上,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有很多种方法,关键在于教师要做好对学生音乐启蒙的工作,通过一些有目的性的活动来让学生对合唱这样美好的声音产生渴望。

  小学生年龄幼小,对于故事有着非同一般的热衷。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司马光砸缸》这首歌曲的合唱时,就顺势利用这个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一天,故事中的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儿捉迷藏,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结果不小心摔了下来,正好摔到大水缸中。水缸又高又大,小孩儿很快就会被淹死。别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吓跑了。只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小朋友很勇敢,他急中生智,抱起地上一块大石头狠劲儿向水缸砸去,水缸破开了,水哗哗地流了出来,缸中的小孩儿得救了。司马光机智勇敢的举动,受到了大家夸奖。这个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之后我向学生介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与这个故事有紧密的联系,因为这个歌曲的名字就是《司马光砸缸》,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怎样唱。随后便开始这节课的教学。

  二、渗透相关的乐理知识

  想要提高小学音乐合唱的教学效率,则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准概念。众所周知,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唱准音是基本的合唱条件,如何才能唱准音呢? 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向他们适当的渗透一些乐理知识。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应用和实践,往往能够收获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当学生对于合唱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有具体的了解之后,他们便能够对这首歌的节奏以及旋律把握的比较准确,这样一来在合唱时气息会更加连贯,唱出来的音调也会更加的准确。

  以《铃儿响叮当》为例,我在对这首歌曲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合唱歌曲的水平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了这首歌曲中所出现的音乐知识。首先,我将曲谱中的一些特殊的符号进行了讲解,例如: X,一拍,四分音符,打一下; X,半拍,八分音符,打半下; 附点节奏: X·X、X·X; 连音线: 记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之间的连线。注意歌唱时保持音乐的连贯; 反复记号: ‖: : ‖,反复记号之间的旋律重复一遍; : ‖从头反复一遍。当学生能够对乐谱中的这些符号有详细的掌握之后,我在课堂上利用钢琴为同学们进行伴奏,然后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这首《玲儿响叮当》是一首简单的歌曲,通过合唱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通过对乐理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的领悟合唱的技巧。

  三、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

  考虑到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需要针对这种特点和现象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小学音乐的合唱教学水平以及质量,教师应当将课堂上的教学分为多个环节来进行开展,让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乐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收获快乐的体验。具体来说,课堂教学环节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部分: 导入环节、讲授环节、训练环节、表演环节以及评价总结环节,只有将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地开展才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歌曲的合唱,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音乐水平。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