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少儿舞蹈教育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资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地方文化资源,充分了体现了在少儿时期让学生从感性上对民间舞蹈文化有基本的民族认知。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认真梳理、总结和应用这一优秀的艺术成果,有助于提高少儿舞蹈学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少儿舞蹈教学;传承
民族民间舞蹈种类多样民族韵味独特,对于少年儿童来讲增强了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开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不但满足了学员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而且使学员了解到各种民间舞蹈的动律元素,还深深的让孩子们爱上了中国舞的学习,下面我就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初步探索和收获谈几点感受: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校外少儿舞蹈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近年来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索,舞蹈单纯性技能培养不能满足少儿舞蹈最终培养的发展方向,综合性知识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因此,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发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地域性、民族性,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韵律。在少儿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取其精华,提炼符合少年儿童的舞蹈素材,最终形成本地区符合少儿舞蹈学习结构和特点的校本教材。
一、传承“民族民间舞”课程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必要性
1.民族舞蹈中的的民族文化、地域特点、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是学生在学习民族舞蹈前应该了解的,教师在教授前要介绍本该民族的风俗、文化、特点对舞蹈风格及音乐的特点做一个大致的介绍,让孩子们从对基本的民族有所认知。那么教师只有自己了解中国民族舞蹈文化,才能详实具体的做一介绍,并且准确地用肢体体现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才能让孩子们很直观的进行理解和模仿,因此,文化内涵、风格特点、动律的讲解与示范指导是密不可分的。
2.民族民间文化在学生眼中得到认同,近年来主要以藏、汉、蒙、维、傣及青海特有的土族、撒拉族舞蹈等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为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域造就了舞蹈的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民族组合的培养增进了学生对各民族的认同感。
如果在教授组合中教师启发与引导的到位学生领悟的较好,说明民族的特性已经渐渐地融入到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在舞蹈表演时从心理上对各民族具有真正的自身的认同感。
二、“民族民间舞” 教授方法的建议和措施
1.动律及形象的示范作用
舞蹈是最直观的教学课程,因而教师的动律形象示范无可替代:一、全面示范、二、过程要使动作逐步简化,对于少儿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而言,要全面把动作做出示范,不仅让学生对舞蹈动作有全面的理解,同时,也对舞蹈形态和风格有所了解,强化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当学生逐步掌握了某个民族舞蹈动律运动规律后,教师逐步过渡到简化的示范,这时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形象,教师个别指导。
2.舞蹈口语描述需恰到好处
教态自然亲近学生:舞蹈老师一定要耐心、细心、有责任心,对学生言行不能过激,学生易产生学习舞蹈的抵触心理,无论讲解动作还是传递知识,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责任心的老师对孩子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会鼓励和指正,而且会关注到每一个同学,教学时教师的语言不准确会使学生长期找不到动作要领,得不到提高从而产生错觉和误解。
精炼语言:教师的话要尽量准确、简单,比如,舞蹈时学生“兰花手”手形不漂亮、松弛、找不到发力点,总是在做动作时显得胳膊短,教师切忌挖苦,一定找到适当的比喻或者同学间的对比,就可以将这个问题迎刃而解。3.“口传身授”吸取舞蹈知识精华“口传身授法”,是舞蹈的最基本的教学法,它是符合舞蹈教学规律的。
(1)教授动作:通过讲解民族民间舞蹈动作要领、规格和标准,让学员对民族民间舞蹈有概念,练习中动作容易犯的毛病怎样改正。
(2)知识传授:教学中新舞蹈知识传授中,尽可能配合音乐一起感受,让学生感知得到全面锻炼,同时还能传授舞蹈种类的知识,及音乐的理解与感觉等等。
(3)渗透思想:教师本人的品格、言行都会渗透给学生。对于初学民族民间舞蹈的学员,身体协调性较差,教师完整准确的示范动作,让这一部分善于模仿的新学员,更直观的在实践基础上,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