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之门从识谱开启——提升小学生识谱能力的实践研究

作者: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中心小学 周鑫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12-08

  例如:在三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采取师生合作2/4拍的节奏在匀速状态下说出|1 2|1 2|……|。

  左手和右手同时抬起拍桌子为第一拍, 再用右手单独拍桌子为第二拍, 反之换手练习第一拍双手不变, 第二拍用左手手。这样的方式即训练了节奏, 也体现了2拍子节奏中的强弱对比。3/4拍的节奏也是如此。

  实践证明, 学生能正确地打好这些节奏, 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渗透稳定的节奏感, 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今后过渡到乐句、乐段及歌曲创编打好了基础。

  2.1.2 歌词填充, 激发兴趣

  利用学生平时所学儿歌为进行创编, 调动学生的学唱兴趣, 同时也体现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节奏练习中XX|X X|X X|X---|, |X X|X X|X X|X---‖时编创儿歌, 花儿︱花儿︱真美︱丽---︱, 蜜蜂︱蜜蜂︱来采︱蜜---︱让学生边拍手边朗读进行练习, 你会发现学生会爱上这种玩法, 渐渐地, 学生们就会建立用自己的语言改编其他歌曲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又动脑, 儿歌流畅上口, 易懂易记, 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乐谱的积极性, 乐在其中。

  2.1.3 旋律新编, 提升兴趣

  在五年级的教学过程中,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发现一些学生很喜欢给会唱的歌改词, 于是我又尝试着让学生找一些他们喜欢的歌, 并给这些歌重新填词, 要求改编内容要能表达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内心感受等, 同样每月进行一次展示分享, 先唱谱再唱词。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很有兴趣, 尽管他们的歌词写得有些稚嫩, 但却让我感动, 学生的创造力令我感到骄傲。

  2.2 丰富的识谱训练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 音乐创编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思维, 开发音乐创作潜能,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堂中, 以学生为主体, 从培养兴趣为出发点, 着力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形式及情景,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单就歌曲识谱教学而言, 我们可以为歌曲添加引子、尾声;为小打击乐器歌曲编写伴奏;续写新的歌词等。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习、探索、施展能力的机会。

  2.2.1 理解和固定音的高低顺序

  改变过去“老师教一句, 学生学一句”的唱歌习惯, 从学习简单的乐谱知识开始。

  例如, 一年级的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 采取音乐阶梯的形式, 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把1.2.3.4.5.6.7.1从低音到高音的排列成楼梯的形式, 让学生理解和固定住音高。首先是按顺序唱音阶, 熟悉音高位置后, 我便让学生跟着我的手指到的音唱, 效果还比较可观, 学生们都能唱准阶梯上各音的高低。

  例如:在对一年级小朋友进行识谱教学时, 让他们感受到环境与氛围的宽松与自由, 放松地唱唱跳跳, 课前为学生做好代表各种音符的头饰, 并戴在同学们的头上, 一次请一组同学上来, 台下的同学唱到哪个音, 代表那个音的同学就快速反应, 跳一下。这样, 让他们对音符更加敏感, 在游戏中锻炼并熟悉音符的音高。

  2.2.2 采取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法

  (1) 听, 在识谱教学环节中, 占有较大比重。它包括:听歌词、听歌曲、听节奏等。在一定程度上要能感受到音乐中高低、节奏及其和声。日本音乐教学很强调“听”。识谱需要具备听觉能力。那么, 采用何种方法最适合小学生呢?传统的方法就是“练耳”。即, 训练学生听辨单音、音程、和弦等。而当今新的教学方法相对灵活, 是训练学生听辨旋律、节奏、音色的教学手段。对小学生而言更为适宜。

  (2) 写, 在识谱环节中也很重要,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课堂教学中能有一定时间安排并指导学生抄写曲谱, 久而久之, 学生对曲谱就不再陌生, 识谱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3) 背, 是增强记忆的表现。要求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歌曲和谱子背下来, 增加自己的曲谱记忆量, 对识谱能力的提高也会有推动作用。

  (4) 唱, 指导学生先学会演唱歌曲, 在此基础上进行曲谱的学习, 使之培养独立视唱曲谱的能力。

  但在看谱视唱过程中,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东西接触多了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多次尝试都未能完成就会失去信心。因此采用“简化识谱”的方法, 降低曲谱的难度, 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所学内容, 达到学习目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