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地区, 无论是农业还是教育, 国家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了帮助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能力, 农村小学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音乐是农村小学重要的课程之一, 其中, 衍生课程合唱可以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童声合唱能力, 许多教师开始寻找符合农村小学合唱教育的训练方法, 为农村小学的童声合唱提供发展方向与策略, 从而提高农村小学童声合唱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和素养, 进而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童声合唱;农村小学;训练方法;
随着合唱事业的发展, 合唱已经盛行到了中国的每一个乡村。合唱不单是一种演唱形式, 更是一种培养小学生协作能力的实践。教育改革之后, 国家对教育行业越来越重视, 开始大力支持教育行业的发展, 为农村学生上学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 也开始加强对农村小学教育素质的培养。为了缩小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之间的差距, 教育部领导及教师们都在积极地探索。童声合唱作为教育事业重点课程之一, 必须要寻找合适的训练方法和发展之路。
一、农村小学童声合唱训练 (一) 发声练声
发声练声是合唱练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唱队需要有统一的发声要求、口形、发声位置、表情和声部气息。因此, 统一便是合唱训练的基础。统一的发声要求可以让学生找到共性的声音;统一的口形可以避免发音吐字声音的圆和扁;统一的位置必须强调高位置发声, 可以添加一些手势来引导学生进行高位置发声练习, 从而把学生领入到合唱的“合”中。
强弱是合唱的精髓。弱音犹如穿针引线, 如西洋教堂中的天籁之声, 可用长音1----或者135的和弦进行练习。强音犹如山洪暴发, 似浩荡的黄河水奔腾不息, 可用1 1 1 1或者135的和弦加唱词“哈哈哈哈”进行练习。在发声练习中必须让学生养成看指挥的习惯, 让学生的声音跟从指挥。
(二) 教师范唱
排练应从听歌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可以用夸张的表演和演唱合唱作品, 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音乐带来的故事和愉悦心情, 从而为学生理解歌曲, 把握情绪音乐, 理解音乐的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曲谱视唱
视唱是一种多项思维的基础课。授课时, 教师应以弱音唱为主, 先演唱一些学生熟悉的曲调, 让学生从熟悉的曲调中感受“do re mi fa so la si”的音高关系, 从而感受到音乐的音程关系。针对小学1、2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使用“科尔文”手势来引导学生掌握音阶的音高关系。视唱曲谱先从三度音程 (1~3) 开始, 二度音程属于不协和音程, 音高不易把握, 练习时应逐步渗透、拓展,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以及合唱的初步技能。
(四) 声部分唱
分唱即分声部进行排练、演唱, 分唱也是针对非专业合唱团高效率排练的途径之一。排练过程中应注重细节的处理, 注意旋律的音准和音乐连与跳的标记, 带着歌词所表达的意义来诠释作品;教师可以对声部的某一个片段进行夸张地表演, 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感染力, 培养学生阅读指挥手势的能力,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当排练某一声部时, 其他声部要参与学习, 小声哼唱, 做到“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百胜”。让学生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 学会用耳朵去聆听其他声部的旋律, 培养多声部思维。
(五) 声部合成
当学生基本掌握自己的声部后, 可进行多声部的合成。合成要领:第一, 两两声部 (S-A、S-T、S-D等方式) 进行合成;第二, 分段分句进行, 作为指挥首先要厘清该作品的曲式结构, 对此作品的编排、艺术处理做大致的规划;第三, 重、难点训练, 一个指挥必须要把曲谱装在自己的心里, 设计好每一个声部的进入动作, 每一个声部的进入都要给预备拍进行提醒;第四, 强弱的处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 任何声音的强弱也是相对的。在合唱中弱是针对强, 强是针对弱, 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合唱中必须体现得生龙活虎、惟妙惟肖。
(六) 艺术处理
艺术处理是建立在学生对作品比较熟悉的基础之上, 教师要根据作品的内涵、作者的创作背景、声部的运用、意境的现象、风格的把握等方面进行处理。针对小学生合唱的艺术处理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内涵, 指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所描写的场景或者通过某种现象揭示一个道理;第二,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可以是时代的背景, 也可以是作者的背景, 可以是作品孕育的背景;第三, 意境的想象, 通过作品中文字的描述或者歌曲的引子,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第四, 风格的掌握, 风格是音乐的命脉, 一首作品如果没有风格就像失去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