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美妙歌声 声声入耳——小学生歌唱兴趣培养三部曲

作者:浙江省长兴第六小学 俞叶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11-13

  3. 节奏导入

  有些歌曲节奏鲜明, 内容紧凑, 词曲结合, 朗朗上口, 可以采用节奏导入的方法, 先让学生们熟练掌握歌曲节奏, 再按节奏学习歌词, 最后加上旋律, 进而学会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聆听体验, 激发想象力

  题材丰富、内容健康、形象鲜明的歌曲, 最能感染教育学生, 也最能触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聆听歌曲旋律及歌词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歌曲情境中, 想象着自己正处于这样的状态下, 那么学生的兴趣就来了。

  比如一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小青蛙找家》, 我是这样来分析的。我们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及其内在逻辑, 向学生这样介绍歌词:“这是一首关于小青蛙的歌曲, 同学们知道小青蛙的家住在什么地方吗?它是怎么找到家的呢?在找家的路上它一直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我是一只小青蛙, 我在回家的路上, 带着这样的情境来聆听歌曲”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把整首歌曲的歌词内容自然地串起来了, 并且在学习歌词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着重强调那些需要引起学生注意和掌握的词汇, 像“跳跳”“呱呱”等等。

  三、深情歌唱, 突出表现力

  想要让学生更有感情更自信得歌唱,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歌唱, 抓住学生的歌唱兴趣并且更好的表达歌曲情绪情感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歌唱产生兴趣、更好地自信地表演歌曲呢?我总结了两点:一角色扮演;二歌曲人物、背景鲜明化。

  1. 角色扮演

  让同学们用自身的形象来扮演不同的音乐角色, 找到歌曲中角色的乐趣, 从而喜欢这个角色。在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时我首先让三个学生来扮演三位音乐家, 三位“音乐家”分别能拉提琴、弹吉他、吹法国号, 这三位“音乐家”在歌声中表演的有模有样, 激发了所有学生的表现欲。教师就趁热打铁让其他学生自己选择一位“音乐家”进行角色扮演, 同时演唱歌曲。最后效果非常好, 学生马上找到了“音乐家”自得其乐的感觉, 歌声中愉悦的感觉油然而生。

  2. 歌曲人物、背景鲜明化

  在小学阶段我们要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祖国山河、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优秀人物品质崇拜感。我们可以通过背景、人物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 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

  比如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一年级的小朋友就要学习这首歌曲, 要让学生唱出歌曲坚定的曲风和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崇敬感、自豪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国旗仪式, 天安门广场上几乎是人山人海, 升旗手在全场的注视下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上天空, 现场播放的音乐就是雄壮有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让学生主动受到感染, 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共鸣来演唱歌曲。

  以上是我在歌唱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歌唱兴趣用的几种方法。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这些最基本的方法, 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针对所教的一首新歌, 深入分析歌曲的人物形象、背景以及旋律、节奏、内容等特点, 结合孩子年龄段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一种较为合理、有效的方法。教学工作是极富创造性的一项工作, 唱歌教学活动的组织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式, 需要因曲而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