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课合唱音准训练初探

作者:兴城市南大中心小学 李倩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11-13

  音准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深入研究, 详细分析了学生音调不准的原因, 给出了训练和掌握音准的方法, 同时指出了学生训练和掌握音准的意义, 从而达成合唱的和谐。

  一、学生音调不准的原因

  音准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它能够让学生对已经学会的音调加强记忆, 同时能在训练中纠正有问题的音调。有效且适量的练习能够让学生正确掌握音调, 读懂乐谱, 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由于音乐课程时间有限, 部分学生缺少音准练习, 从而导致五音不全、唱歌跑调, 严重影响了他们对音准的掌握, 也阻碍了进步。

  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应注重学生的音准训练, 使学生准确把握发音, 掌握音乐节奏, 学会唱歌, 爱上唱歌。由于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过分重视学生对于整首歌的学习, 对于学生的音准训练重视不足, 致使一些学生虽然能大致唱出整首歌, 但音调却不够标准, 不利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准确训练和长远学习。

  二、在合唱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音准的方法

  (一) 用律动、手势和游戏阐释音高概念

  首先, 教师可利用音乐课件让学生初步掌握音的高低, 在琴上弹奏音阶后奏出标准音“6”, 学生在聆听固定音高后, 弹奏任意一个音, 让学生听辨, 对比标准音高, 掌握音的高低层次, 此举不仅提高了学生歌唱时的音准率, 还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其次, 教师在唱音阶和歌曲学习时利用手势、图形、线条的高低变化提示学生, 让学生在了解手势的同时了解音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前后移动来表示音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变化, 为唱出标准的音高做铺垫。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状态

  一是学生的身体要站直, 自然挺拔, 不能驼背、东倒西歪。二是学生的头部要摆正, 面部肌肉要放松、两眼平视前方, 下颚回收并且保持额部肌肉的放松。面带微笑、嘴巴轻轻张开。三是在坐着唱歌的时候, 对学生上身姿势的要求与站立时的要求是一致的, 要学生挺直腰部, 不能往后靠在椅背上。从头、颈、背到腰部要有垂直感, 双腿自然弯曲并分开, 不能有交叉, 双脚要自然落地。在教学中, 教师要时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唱歌状态, 提高学生的音准。

  (三) 让学生记忆音调和乐谱

  音乐的学习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久的训练和坚持。学生的音调不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音准和乐谱的了解和掌握上的欠缺。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记忆音调和乐谱, 通过记忆加深对于音准的掌握。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应当关注教师的音调, 并且加以模仿和练习。同时, 在课下, 学生亦可以多听自己喜欢的歌, 记忆音调, 将自己的歌声录下来同原版进行比较, 有针对性地纠正音调, 促使音调更加准确。此外, 学生应当多多记忆乐谱, 让学生对音准有着更准确的把握。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并记忆乐谱。

  (四) 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

  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教师可让学生多听录音范唱。一般来说, 录音范唱的音准和音色好、伴奏丰富、表现力强、节奏感强、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 在学习合唱歌曲之前多听录音范唱, 能增强学生对乐曲的感知能力, 有利于学生唱好歌曲,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优秀的音乐作品通常曲调优美, 能够表达出人们的感情, 通过聆听优秀音乐作品, 学生能开阔视野, 同时也利于把握音准, 开展音准的有效训练。学生在音乐教学中, 应当重视教师的指导机会, 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技巧、有针对性地聆听音乐, 掌握正确音准。同时, 在课外, 学生也应当多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优秀音乐作品, 通过认真和多次的聆听来掌握音准, 使自己的音准训练更加准确和有效。

  (五) 开展有效的音准练习

  所有技能和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必要和适当的练习, 有效练习能够使学生合理把握技能和知识, 同时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因此, 学生为了训练和掌握音准, 应当进行有效的练习, 记忆正确的音调, 把握感觉。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应当把握机会, 不怕犯错, 敢于表现, 通过教师的评价和指导纠正自己的音调错误, 并进行有效练习。同时, 学生在课外也可通过专业的训练材料, 努力练习, 通过有效训练准确掌握音准。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