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课合唱音准训练初探

作者:兴城市南大中心小学 李倩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11-13

  (六) 引导和鼓励学生

  小学生年龄较小, 自制力有限, 很难长久坚持。因此, 学生的音准训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唱歌, 引导学生正确发音,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学习和掌握正确语调, 并且及时纠正学生的音调错误。同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坚持聆听和记忆优秀的音乐作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 能促使学生及时纠正音调中的错误,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使学生在课外依然坚持练习。因此,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的鼓励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是学生训练和把握音准的重要推动因素。

  三、在合唱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音准的意义

  (一) 有利于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音乐不仅能诉说美妙的故事, 展现美丽的风景, 还能表达奇妙的感情。学生通过聆听和歌唱, 能够感受音乐表达的故事, 为音乐的美丽所折服。音调不准不仅会使学生唱歌跑调, 还会影响学生感受音乐。因此,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 使学生能把握音准, 更投入地聆听音乐, 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

  准确掌握音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好的表现。在音乐学习中, 由于音调把握不准, 学生唱歌会跑调。不经过教师及时的纠正和训练, 学生可能会自卑, 从而影响对音乐的热爱。因此,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的音准, 帮助学生掌握音准。

  (三) 有利于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在音乐学习中, 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学会感受和欣赏音乐的魅力, 还应当学会进行音乐创作, 通过音乐创作表达感情, 促进自身的音乐学习和发展。音调的准确把握能够使学生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明白怎样的音调更合适, 怎样的音乐更具美感, 更贴近自己的感情表达。因此,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音准的有效训练和掌握有利于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艺术教育中最能激励人、感染人、教化人的非音乐莫属。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基础是建立在敏锐的乐音听觉上的。只有具备了能够听出音乐作品中基本音乐元素的素质, 学生才可能对比鉴别和理性地欣赏音乐。在必须具有的音乐素质中, 音准和读谱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 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十分重要, 但培养过程并非一日之功, 需要教师开展长期训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