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教法

借高效课堂之力 助音乐特长教育

作者:傅霞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古浪五中自创办普通高中以来,高一新生入学分数线均低于古浪一中、古浪三中等学校50分左右,这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困难学校提出了以艺术教育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鼓励全体教师为创办体艺特色学校奉献自己的力量。笔者融合学校发展思路,在音乐高考特长生“高效课堂”教学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方法策略,有效培养了音乐特长生的学习能力,帮助音乐特长在升学考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营造和谐课堂,培养实践能力

  音乐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注重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对于高中音乐特长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为音乐特长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愿望,教师应启迪和引导他们在音乐的天地里展现自己的才华,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表现音乐,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保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由于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所以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思维也极为活跃,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高考面试打下良好基础。

  二、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特长生在考前要进行声乐钢琴、舞蹈(作为主考专业选修一门)和乐理、欣赏、视唱练耳等专业课的学习。音乐是一种注重情感的艺术,情感在整个音乐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听音乐时的情感体验与欣赏者的内心世界是有密切关系的,要想使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必须引导学生在内心融入情感。如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引导学生能体会出: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杀敌的英勇形象。音乐中融入情感教育,对于学生心灵美的塑造、道德的教化有着独特的功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逐段的分析和挖掘作品,对全曲展开分析,从而对作品达到由最初的感知情感发展到认知情感的基础上去,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表现力。

  三、注重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采取与之相适合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课前自主感知,整合资源;课中合作深化,有效调控;课后巩固拓展,发展能力。音乐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音乐自身的感染力,通过生动的范唱、范奏及神态语言动作,用师爱感染调动学生。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干扰。在音乐教学中是是每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中来,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和参与音乐实践的愿望。

  四、转变教师角色,培养人文素养

  音乐教师可通过:观摩学习,完善模式;网络交流,提升素养;学标实践,磨练课堂;自研自修,深化教改等学习方式。将传统的“一对一”音乐特长生教学模式转变为“小团体教学”教学模式,即:指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知识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开展教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同质小组”和“异质小组”两种不同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互教互学、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艺术实践活动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几年来,我校在艺术特长生培养方面,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体艺特长生高考录取率逐年上升,体艺特长生培养已经成为学校办学的优势和特色。老师们形象地把艺术特长生培养比喻为我校高中教育的“半壁江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