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苏州市平江区教师网志联盟》
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欣赏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通过欣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修养;通过欣赏可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鉴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有效手段上好音乐鉴赏课。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鉴赏课,提高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呢?下面仅就个人的教学经验,谈一点看法。
一、明确新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现行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准绳,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编写出来的。教材体现了普通高中的音乐教育的本质仍然是审美教育,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完美其人格为目标。
教材是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评价音乐美的载体,作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紧密围绕学生的音乐需求,遵循其生理特点及心理认知规律,并注意发展其个性,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重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及开展创造性活动,使其获得直接经验。要关注音乐学习方式的变革,创造性地设计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处理好双基也就是处理好培养审美能力与学习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要做到这些,透彻地分析教材、认真地执行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必不可少。
二、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了解了教材,明确了教育思想与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新的育人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习惯于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知识的承载体。上欣赏课时,以乐曲为例,每堂课都是先讲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然后讲解乐曲的曲式结构,方法基本是先分段拆解,按曲式结构逐层听赏,最后再完整复听全曲。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少,而且在未接触音乐之前就把学生禁铟在教师设置的“牢笼”里,学生只能被动地在有限的范围内去感受音乐。这样就限制了学生自由广阔的想象和创作空间,破坏了学生体验音乐的最佳心理状态。
我们应该转换角色,把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扮演导演的角色。普通高中音乐教师面对的学生要在一种不一定说道理,但滴滴丝丝沁人心脾甚至荡气回肠的美感愉悦中欣赏音乐。教师不可破坏这个特殊的艺术氛围,过多地、粗暴地塞入一堆说教,把学生的审美活动压缩进人为的樊笼中。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来谈谈: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欣赏
教师要多采用启发与引导,带领学生步入欣赏的最佳阶段。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应当是“点到为止”,以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与理解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教师采取先提问后总结的办法,让学生先解民间传说“梁祝”的故事梗概,再介绍青年作曲家就是以这一故事为题材写成的音乐。欣赏音乐时教师不讲各段的含义,而是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分析并及时运用作画或诗歌的方式表达感想。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欣赏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从情感入手,使学生投入到音乐中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作品的创作、表演都以一定的情感为基础。创作音乐作品是把情感升华为音乐语言,表演音乐作品需要把情感融入到表演中,而欣赏音乐作品,也需要把握一定的情感基调才能真正体味到作品的内涵。这样,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首先根据所欣赏作品的感情基调,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让他们融入到音乐中去。
如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时,我先联系俄国历史,回顾当时俄国正处于亚利山大三世的血腥统治之下,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人民民不聊生,社会一片黑暗,悲观主义的思想情绪强烈地影响着俄国的知识分子。作为爱国爱人民的艺术家,柴科夫斯基自然就会在作品中表现出一种苦闷彷徨、不知所措的思想情绪。通过这番描述,很自然地创造了和乐曲内容相应的课堂气愤,学生的情绪也激发起来了,他们怀着悲愤的心情欣赏了乐曲,并深受震撼,收到了较好的欣赏效果。
3、借助想象与联想再现音乐形象
艺术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同时还体现了创作者的主观体验和内心感受。所以,为了真正理解作品和作者意图,在了解有关背景材料之后,借助想象与联想可获得最真切的心理体验和艺术享受。
如同样是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时,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江南春夜的月下景象: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这样,边想象边欣赏此曲,学生们在尽情享受美妙音乐的同时,会更加深刻地体味到民族乐曲的独特艺术魅力,从而更加热爱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4、采用比较法欣赏乐曲
运用比较的来欣赏乐曲,即通过比较其音乐体裁、旋律、节奏及表现手法的不同,引导学生听赏。采用比较法欣赏乐曲可获得较全面的艺术感受,培养出真正的“音乐耳朵”。
如:同样是二胡曲,沦落街头的民间艺人华彦钧的《二泉映月》情调哀怨悲愤,如泣如诉,而民族艺术家刘天华的《空山鸟语》则展现了一幅清新活泼、生机盎然的美好图画。通过这一对比欣赏,使学生对民族乐器的音色及艺术表现力有了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5、设计学生活动,双边积极参与欣赏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应该强调和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如让学生进行模打训练,或演唱有关音乐作品的主体音乐,或畅谈自己欣赏音乐作品时的亲身感受等,都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欣赏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应忽视,在课堂上教师可适时地演唱有代表性的曲目,或演奏同学们感兴趣的乐曲,这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消除乐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利于他们获得全面细致的感受。
6、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艺术色彩
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必将使音乐课堂教学在观念上、内容上、教法上有重大突破。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给我们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音乐欣赏课成功与否的标志
通过欣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在欣赏人类音乐艺术精品的同时,获得情感、思想、个性的新知,得到思想品德的感染和熏陶,是音乐欣赏课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我们教师教学上努力以求达到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坚持“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时刻不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欣赏大合唱《祖国颂》,可增强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欣赏钢琴曲《命运》,可培养学生学习贝多芬不向挫折低头,“扼住命运喉咙”的坚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