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
音乐如同画家手中的“画笔”和“油彩”,可以描绘出有声有色的画卷。作为一种艺术修养,音乐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今中外被载入历史的史册并为人们代代传颂的亦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为了整个民族、社会文明的进步,我们应该,也必须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的艺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虽然我走上工作岗位才短段几个月,但在音乐教学中,我不断探索并尝试寻找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愉快的音乐课堂,把对音乐悟性不同的学生们引进艺术殿堂。以下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把乐理知识歌谣化、趣味化
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单凭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愿意听、乐意记,教师必须把死知识变活,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展开联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五线谱时,发现学生容易记错音名的位置,我编了个有趣又易记的歌谣教给学生:“五线谱、五条线,高音谱号起二线,下加一线C调do,四个间上有张脸(face),F、A、C、E,fa、la、do、mi。”这样边写边讲,学生边学边记,音名CDEFGAB与英语课上初学的“face(脸)”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如在讲授音符及其时值时,我揭示黑板上预先画上的各种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要求学生试着描述它们的形象。大家积极联想,七嘴八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此基础上,我把描述音符形象的歌谣教给学生:“全音符像个零,二分音符加条棒,四分音符是黑心,八分音符多条尾,十六分音符双尾巴。”由于歌谣的语言贴切形象,学生对音符的形状与时值的关系易于理解,印象深刻,也就便于记忆了。
二、唱动结合,化难为易;游戏竞赛,互相促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从音乐教学的意义上讲,听觉感受能力应该是音乐能力的前提。音乐的听觉感受能力包括对音高的感受力、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我在教学中进行唱动结合教学,化难为易,使各项技能互相促进提高。
单纯的教唱歌曲或者欣赏乐曲,长期下去学生难免会感到单调、乏味,改变些教学方式,就依然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歌曲教唱教学过程中,我在开始时让学生用笔杆跟着钢琴音乐或CD范唱轻轻击拍(或拍手、捻指、拍腿、跺脚),既可以训练节奏,又可以增加气氛,一边还可以哼唱乐曲的旋律,训练学生建立正确的音高、节奏、力度感觉。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较好的把握歌曲的风格,学生将歌曲内在的感受带动身体的律动传播情感。唱得好带动了学生表情好,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分组进行分部练习,或视唱、或击拍,轮换进行,学生乐于比哪组唱的好,比哪组唱的准确而优美,比哪组唱的更动情。表现好的要及时表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根据音乐创编舞蹈动作、绘图、编小故事;用音乐作背景,请学生扮演剧中人物及情景等。从而使音乐更深刻、形象化,使音乐课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自然既紧张又活泼,教学目的在欢快的活动中得以实现,学生的音乐素质与技巧在愉快中得以提高。
三、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现音乐艺术魅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先进的有效手段,它通过音像把音乐的艺术形象直接表现出来,科学地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它把传统的教师个人讲述、谈唱变为丰富多彩的视听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激发力。我常常开发和设计富有个性化的课件,一方面借助电影等综合艺术的表现力,通过视听同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艺术形象的理解和感受,另一方面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揭示教学命题,反复再现,使教学效果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扩张其艺术感染力。如在安排学生欣赏民歌时,可以使用投影仪,显示与该民歌有关的民族乐器、服饰以及地域风情等,播放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影片片段,同时播放音乐(也可播放vcd),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同时感受音乐。可以设想:当教师从中选取学生喜爱的歌曲教唱时,学生将是如何兴致勃勃地和教师密切合作进行这项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呼唤音乐教师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它要求教师按学生的年龄特点、艺术素养的程度,分别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让我们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愉快的音乐课堂,以取得完满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