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导课设计犹如一座桥梁,不仅连接着教学的各个阶段,而且还连接着新与旧的知识。好的导课设计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思维的运转,使后面的教学内容顺利地开展。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精心设计,演好“开场白”,为上好整节课奠定基础。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现代教学中,启发式教育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启发式教学要运用好,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在音乐课开始时,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开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欣赏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时,可提问:“新大陆”指什么地方?他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是什么激起作者创作的灵感?为什么作者对印第安英雄情有独钟?启发学生在聆听音乐时通过作品背景资料,旋律分析,情感体验,去揭开心中的迹团。这样,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上形成乐于求知的氛围。
二、设置悬念导入
设置悬念导入。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创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欣赏之前,先创设一些悬念,展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现在大家来欣赏一首乐曲,看看你是否能听出这首乐曲是民族风格还是西洋风格,有什么乐器演奏?你是否知道曲名,由谁作曲?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悬念,“引导”和“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三、以典故轶事导入
教师在教课时应加强对课外知识的备课力度,注意对课外知识的收集。如在听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之前,我讲述了一则在《环球时报》上刊登的一篇童培幸的《我用指挥棒敲敲北约》的文章,内容大致是,作者赴慕尼黑考察,不时恰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一天傍晚,在慕尼黑皇家啤酒屋的施慰默大厅里,作者点了一首《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乐队指挥邀请了作者担任指挥。音乐响起,这种穿越国界的艺术语言向世界各国的人们传达了中国人的心声,它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使人们从音乐中看到强大的中国。故事讲完后,马上激起了学生爱国之情,唯有中国强大了,才能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急于想聆听这令中国人骄傲的歌。
四、同化法导入法
同化法导入法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用一些熟悉的音乐、画面、生活场景进行导入。音乐欣赏导入的方法很多,还有直接导入法、对比法、故事法等等,教师只要多思考,结合学科、教材特点,巧妙设计选择最好的方法,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愉悦,喜欢上音乐欣赏课的目的。
关于音乐课的新课导入,形式多种多样,有时也可将几种形式组合起来,穿插进行,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只要用法得当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第二中学 陈静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现代教学中,启发式教育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启发式教学要运用好,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在音乐课开始时,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开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欣赏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时,可提问:“新大陆”指什么地方?他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是什么激起作者创作的灵感?为什么作者对印第安英雄情有独钟?启发学生在聆听音乐时通过作品背景资料,旋律分析,情感体验,去揭开心中的迹团。这样,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上形成乐于求知的氛围。
二、设置悬念导入
设置悬念导入。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创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欣赏之前,先创设一些悬念,展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现在大家来欣赏一首乐曲,看看你是否能听出这首乐曲是民族风格还是西洋风格,有什么乐器演奏?你是否知道曲名,由谁作曲?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悬念,“引导”和“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三、以典故轶事导入
教师在教课时应加强对课外知识的备课力度,注意对课外知识的收集。如在听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之前,我讲述了一则在《环球时报》上刊登的一篇童培幸的《我用指挥棒敲敲北约》的文章,内容大致是,作者赴慕尼黑考察,不时恰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一天傍晚,在慕尼黑皇家啤酒屋的施慰默大厅里,作者点了一首《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乐队指挥邀请了作者担任指挥。音乐响起,这种穿越国界的艺术语言向世界各国的人们传达了中国人的心声,它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使人们从音乐中看到强大的中国。故事讲完后,马上激起了学生爱国之情,唯有中国强大了,才能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急于想聆听这令中国人骄傲的歌。
四、同化法导入法
同化法导入法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用一些熟悉的音乐、画面、生活场景进行导入。音乐欣赏导入的方法很多,还有直接导入法、对比法、故事法等等,教师只要多思考,结合学科、教材特点,巧妙设计选择最好的方法,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愉悦,喜欢上音乐欣赏课的目的。
关于音乐课的新课导入,形式多种多样,有时也可将几种形式组合起来,穿插进行,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只要用法得当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第二中学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