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教法

重视音乐课堂中的表演艺术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内乡初中网》

素质教育的实施,使音乐教学走出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精神的提倡,激活了师生思维。然而表演艺术做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方面,却往往被忽视了,究其原因,无非是没有弄清何为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概括地讲是一种动态艺术,具体地讲是一种集语言、动作、舞蹈、角色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奥而夫曾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动作、舞蹈、语言紧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在听音乐时,手舞之,脚蹈之是人之常情,这足以证明表演艺术同音乐是密切相关的。表演艺术正是通过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也正是音乐学科区别其它学科的关键之处。而手舞之,脚蹈之,必然调动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使其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从而在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中促使全面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并在不断提高的表演艺术中,不由自主地投入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中,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一、语言是表演艺术的声音体现

表演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情感表现艺术,语言做为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是最接近学生的。准确的、抑扬顿挫的声音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如果表演艺术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艺术魅力,可见语言是表演艺术中不可替代的部分。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一幅汇集丰富词汇的好口才,只有这样才可能引导学生把音乐作品表达得清晰、准确、形象,歌词才可能表达的富于情感、轻重缓急愉到好处,使其更贴近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鉴赏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1、准确、优美的语言描述

语言的描述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是一件难事,然而要做到准确、优美动听,就需下一番功夫了。准确优美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表演艺术中最基础的东西,因而应鼓励学生说普通话,保证读音准确、流畅。试想带有地方方言的普通话,在介绍严肃作品时,岂不是要引得哄堂大笑,而破坏了气氛吗?另外音乐是否优美动听,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听觉器官,继而影响到人们的注意力及对作品的兴趣。如学唱歌曲《满江红》时,一位同学富于气势、准确地歌词朗诵时将同学们深深吸引到歌曲中,使原本对古曲不感兴趣的学生一下子有了学唱的欲望。看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通过训练、调节、不断美化自己的音质,并注意在变声期保护好嗓子,能使其语言发音像旋律一样流畅、歌声一样动听,使每一位学生相互均有一种美感享受,从而将学生像磁铁一样吸引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中,专心致志地对作品进行剖析,达到深刻。长期坚持,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烘托音乐艺术的美,还为歌唱得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

2、富于情感的语言描述

课堂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语言描述的准确性,而忽视情感表现,导致无论是语言的描述,还是歌曲的演唱呆板无味,从而造成课堂纪律松散、思想不集中,信息反馈不明显,最终使得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音乐本应该带给学生的美感更是无从谈起。然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描述,将对塑造音乐形象、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者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富于情感的语言描述,就在于节奏、力度、速度、语气等的恰当运用。这就是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有情,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精心安排设置语境,以达到以语激情、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使学生投身于作品中,展开丰富的想像,动情地表达出对作品的感受。如在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后,教师语言的感染下,学生讨论出了河北民歌《小白菜》应采用凄婉、忧伤、缓慢、叹息、弱及寄予真挚的同情心来朗读和演唱。在这种情绪的渲染下,许多学生在演唱时,眼中浸着泪水,声音的表现极富感情。走进作品的联想,使得他们认识到应当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这种富于情感的语言描述,不但点燃了学生的情感之花,激发了学生产生美的情感共鸣,而且还增强了求知欲,陶冶了思想情操,提高了语言描述的表演能力。

二、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外在体现

表演离不开动作,动作是表演艺术中简单明了的外在体现。形象的动作,能增强表演的感染力,生动的姿态,能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一个和谐和上、轻松热烈的课堂氛围。小学课中有唱游、律动等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然而中学音乐课在此却显得苍白无力,使学生一下子从活泼、有趣的课堂中坠入毫无生气的课堂中,造成了中学音乐课愈发没有生机,丧失了吸引力,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科学的,不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因而不论是中小学,都应重视课堂中动作的表演艺术。

1、形象的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即用身体的各个部位配合音乐所做出的动作,动作间不需要有严格的内在联系,是通过形象的模仿来表达作品内容的。如欣赏圣----桑《天鹅》时,要求学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天鹅雍容华贵的姿态,有的学生扇动着手臂,忽上忽下,展示着天鹅飞翔的资态;有的学生时不时伸长脖子,展示着天鹅那美丽的脖子及高傲的神态,还有两个学生结合在一起,在模仿翩翩起舞的的天鹅……尽管这些即兴性动作都极为简单,但却极形象地表现了作品内容,并为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表演提供了机会,锻炼了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引发了想像与创造性的思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生动的表情动作

表情动作就是要借助于身体的某些器官或肢体做出表达各种情绪的动作,它能增强动作的表现力,渲染作品的感召力。如果缺少了表情,动作自然变得生硬、不明了,表现也就缺乏了准确性,使人不易接受与理解,也就很难达到表演的最终目的。仅仅依靠面部的变化,便能表现出人的“喜”、“怒”、“哀”、“乐”。如眉毛和嘴巴的上下变化,就能表现出“袁”与“乐”两种情绪,如一个简单的握拳姿势,便可加强愤怒的程度。在欣赏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时,两位学生分别扮演鸭子,随着打击乐声摇头摆尾,进进退退,眼睛圆睁,眉毛倒立,嘴巴交替着张合,把两只拌嘴的鸭子表演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使得大家忍俊不住的爆发出一陈陈掌声与笑声,使台上、台下的学生都非常兴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三、舞蹈是表演艺术中的高层体现

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和造型来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要求有较强的节奏性及内在连贯性,是表演艺术中的高层体现。音舞不分家,自古以来就紧密结合在一起。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身体的积极参与,必将调动各个感观,使之处在兴奋状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大胆尝试的念头,变“呆”学为“活”学,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的目的。其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曾说过:我们发展学生艺术方面的才能,其目的并不是要把音乐、舞蹈等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我们的责任是全面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对艺术创作的能力。因而当今音乐课不再是单一的唱歌课。再次,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了学生手脑并用,有意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艺术,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

1、引导学生学跳民族舞

我国的民族众多,各个民族均有自己特色的舞蹈,可说是璀璨瑰丽,但因其有一定难度,又没有环境氛围,学生能学到民族舞的机会较少,造成学生对我国极为优秀的民族知之甚少,能跳出几个动作,更是为数不多。课堂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对了解民族舞的兴趣。如在向学生讲解民歌时,尽可能找来一些民族的舞蹈图象资料,来刺激吸引其视觉,进而使他们产生想象的欲望,然后对大家熟悉的民族舞抓其特点与风格进行教跳。如:汉族的秧歌、十字步、甩绸子、舞扇子等;蒙古族的抖肩、弓箭步、骑马等动作;维吾尔族的动脖子、转手腕等;傣族的孔雀指、“三道弯”基本体态等等。通过学跳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民族舞跳法,而且还使学生体验了民族的精华,继承和发扬了民族音乐。无论是在唱歌中,还是在欣赏课中,都曾有人成功地加入了舞蹈,就是在视唱教学中,也进行初步尝试,使得原本较难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变化音,在舞蹈的带动下,变得有趣,易唱了。

2、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舞蹈

自古以来音舞就密不可分,当学生唱完或欣赏完一首歌曲或音乐作品,掌握一些基本的蹈动作后,便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想象大胆编织舞蹈,通过表演展示学生对作品情感、内涵的掌握程度。在此舞姿是否优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敢于尝试,敢从“想像”中走出来,将想象到的用舞蹈表现出来,从而获得亲身的感受。如: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由于它不像民族舞具有某种固定的特色,一开始同学们都感觉无从下手,但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任何乐曲的想象都无固定的答案,打消顾虑,开阔了思路,有的学生跳起了华尔兹,还有的同学做出了溜冰的动作,其中有一位同学舞蹈创意极为新颖,他竟和着乐曲跳起了非常时尚的太空舞,仿佛是舞在空旷的太空,又仿佛是信步在多瑙河上,一下子拉近了古典音乐与我们的距离,赢得大家一致好评。就此以后这位同学的舞蹈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每次舞蹈表演都十分出色,充分发挥培养了其特长,提高了创编舞蹈的能力。

四、角色扮演是表演艺术的综合体现

学生参与角色的扮演,使表演艺术在课堂中得以充分体现,并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角色扮演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多方面的素质,才可能走进角色,扮演的生动形象。根据不同角色的特点要求,有些角色要有语言对白、有些需要有肢体动作,有些需要翩翩起舞……表情的体现更是每一个角色不可缺少的,因为它可以再现出“美”“丑”“善”“恶”。当然这样的角色是一种广泛的,它可能是指人,也可能是物,可能是有声音的,也可能是无声的,不论是哪一种,它均要为完成音乐作品担负一定的任务。由于对各种音乐形象的亲身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了爱、恨、自豪、同情和追求美善的多种情感。

1、音乐作品的角色扮演

有些音乐作品带有故事情节,其中必定少不了角色,每一段极富特色的音乐,就是一个角色,特别是音乐童话。如果让学生亲自去扮演其中的角色,并听辨识别音乐形象,而适时表演,不但对乐曲加深了印象,提高了上课的情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扮演中了解一些平时很难记住的乐器音色特点,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易于掌握。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同学们尝试着扮演其中的两个主角:小白兔和小乌龟,并配以对白和欢乐的集体舞。经过这样的表演,每一位同学都说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总结出用善于变化的单簧管表现了轻快活泼的小兔子,用低沉的大管表现了缓慢低沉的乌龟。极为逼真的音乐形象,增强了他们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愿望,课也在轻松自如中轻而易举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本剧中的角色扮演

素质教育的提倡,使得学生艺术节目形式丰富了起来,课本剧等有特色的节目相继出现在舞台上。但目前多数同学表演水平往往不高,为了提高学生表演能力,每学期安排2--3个课时,进行课本剧的排练,将大家喜欢的作品拿来,大家一同讨论,使得大多数同学在参与中提高表演水平。如:有三个同学自编自演了聂耳创作歌曲《卖报歌》的经过,三个同学在听取了大家的建议与提示下,不但注意接近了人物,声情并茂,就连表情也那么认真投入,使观看的同学有了尝试扮演的勇气。自然有了尝试就有了提高表演艺术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机会和环境。

表演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参与,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使得学生在表演中展开联想,积极思维,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而且也使得音乐课堂有声、有色、有效,充实而不乱,轻松而不散。这正是我们每一个音乐工作者的愿望,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重视音乐教学中的表演艺术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