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声乐教学课程

课程名称: 24.笑肌的作用与训练(下)-董华主讲
课程类型: 声乐课程
视频格式: .mp4
教学主讲: 董华
课程等级:
观看次数:
课程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上传时间: 08-11
在线观看:
下载地址:
观看密码:
密码说明: 以上为观看视频时需要输入的密码
观看帮助: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课程: 无相关信息
课程简介:  

  怎样才能获得我们所要追求的面罩共鸣呢?不妨做到下面几点。

  1、微笑演唱。首先要使整个面部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之中,面带微笑,颌关节打开,让打哈欠、微笑的状态始终贯穿在整个歌唱之中,这样的声音很容易进入 面罩。吉诺·贝基曾说过:“古代的老师教唱歌,只教两件事,一是打哈欠打开喉咙,二是微笑地唱有助于声音进入面罩……”可见微笑演唱是一种求得面罩共鸣 的好方法。

  2、哼唱练习。其目的就是要获得充分的鼻咽腔共鸣,以打通通往头腔的通道。哼唱练习要做到:嘴唇微闭,呈打哈欠状;上颌提起,鼻腔打开,呈向上运动方向; 下颌、喉头顺着吸气方向,作向下运动;上下齿尽量打开,舌头平放;声音从鼻腔向上运行到额头,眉心和鼻腔有轻微的振动感,声音集中。哼唱时要体会气息对声 音的支持,要上下贯通。

  3、小声唱。小声唱容易找到真声与假声在共鸣腔体里结合的焦点,才容易找到高位置。如果把声音唱得过大过猛,就容易造成气息发僵、声音发紧,严重的还会造成声带病变,只有能唱好弱声的人才能真正唱好强声。

  4、注意声音与气息支持点的关系。高音位置必须要以深厚的气息支持点为基础,脱离气息支持而盲目地追求声音的高位置,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做起。要知道在歌唱中声音与气息所做的运动是一种反向运动,即声音越高,气息的支持点越低。如果处理好了这对矛盾,了解了它的对立统一规律,我们便能较容易地获得面罩共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