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32.怎样学唱新歌曲-黄鹂主讲 | |
课程类型: | 声乐课程 | ![]() |
视频格式: | .mp4 | |
教学主讲: | 黄鹂 | |
课程等级: | ![]() |
|
观看次数: | ||
课程来源: |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
上传时间: | 08-11 | |
在线观看: | ![]() |
|
下载地址: | ||
观看密码: | ||
密码说明: | 以上为观看视频时需要输入的密码 | |
观看帮助: | ![]() ![]() |
|
相关课程: | 无相关信息 | |
课程简介: |
声乐艺术既是一门艺术学科,同时还是技术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一名声乐演唱者来讲,要想唱好一首歌曲,单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必须通过歌唱发声的练习途径,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使其演唱达到一个理想的艺术境界。
一、声乐技巧练习的目的与要求
要想练好歌唱发声,首先就要明确歌唱发声的目的与要求。歌唱发声的目的与要求,简单地说,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要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 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因此,我们只有掌握 了它所特有的规律性,才能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声乐艺术演唱服务。
在平时的声乐训练与演唱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人把歌唱发声练习认为是声乐演唱中可有可无的练习,即使存在也只把它仅仅看做是歌唱前的准备动 作,因此在练唱前大喊几声,认为这就把嗓子打开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发声理念。因为我们练声的目的是要调整与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并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 持到歌唱中去,改变平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使其成为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和状态。所以我们必须明确练声的目的,而不是简单地“发发声”而已。
歌唱发声练习首先要求每位声乐演唱者都要认真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特性,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理论原理,并通过不断反复地练声及演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的规律性。因此,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一)在歌唱艺术演唱中,每位演唱者首先必须充分重视气息在歌唱中的实际应用,因为在整个的声乐功能体系中,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是歌唱的基础,如果没有 呼吸就谈不到歌唱。换句话说,声乐上所有一切的艺术技巧,没有一项是可以脱离气息的控制而独立存在的。因此,我们就必须首先明确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并 把它作为我们平时声乐训练的重中之重。
(二)歌唱发声时,喉咙的打开、喉头的稳定,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歌唱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喉头位置的正确与否也是获得声音自然、流畅、稳定的关键。
(三)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因为要使声音获得饱满丰富、优美动听的音色效果,是要经过我们专门的训练与学习的。这尤其对声乐初学者而言,是较难 把握的一门课题。由于共鸣训练与其他发声基础要求是分不开的,因此,它要求歌唱者要通过母音的转化,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控气息等发声技术手段,把声音 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并以此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范围,美化声音色彩,并最终使各种不同声区协调统一起来。
(四)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与声的结合练习,可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用能力,使之更加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和内容。
(五)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的演唱能力。
(六)在每次声乐训练过程中,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人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这也正如沈湘先生说过的那样:“歌训练唱是一种运动,任何运动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合理的身体状态,唱歌这一运动则需要良好的姿势。”
(七)虽然歌唱是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但我们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在咬准字音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乐感。音阶、连音、跳音等发声 练习,一方面是肌肉、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练声的开始,我们就要把这些发声练习融人到音乐当中,即要 带上某些感情去演唱,也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演唱歌曲、培养乐感创造练好的基础条件。
总之,在歌唱的发声过程中,无论是呼吸、共鸣、声音位置,还是咬字、吐字等发声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我 们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所演唱的歌曲打动观众,才能最终取得完善的声音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