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教材

《走进音乐世界》中学音乐教材的特色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广东教育课程资源库》

《走进音乐世界》中学音乐教材是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课标》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为依据而编写的。这套教材努力贯彻《课标》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力图使音乐课在提高未来公民的素质上,发挥其所具有的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本套教材的特点、特色如下:

1、教材切实地落实《课标》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课标》的制定从理念上重大的突破是将音乐课从过去单纯的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承教育,转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这套教材首先精选古今中外具有美感的内涵,具有高品位的审美价值的曲目,将学生引领到音乐的天地中,与表达真、善、美境界的音乐起到情感上的共鸣,在陶醉音乐之时,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迪,从而使人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为此,教材开辟了“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的专题系列板块,如:

七年级下册中的“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一系列“思念”

八年级上册中的“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二系列“爱”

八年级下册中的“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三系列“悲”

九年级上册中的“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三系列“喜”等等。

这一系列板块的设计即使音乐教材从过去单纯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承教育,升华为通过音乐审美,作用于人的整体素质的高度,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音乐课的面貌。

2、教材的编写十分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独立学习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可能与空间。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走进音乐世界》全套教材。教材中每课均开辟有“参与.探索”栏目,在这栏目中调动学生参与音乐,自己处理音乐。如:

七年级第一单元学唱歌曲《爱我中华》时,在“参与.探索”栏目中,让学生自己处理歌曲的力度、速度以及演唱形式等,诸如对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也都是引导与调动学生主动的认知,自己找到答案。

教材为学生提供创造与探索的空间,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为宋词《西江月》进行声音的创造与表现,第五单元中设计的自学篇《校园春秋》为学生提供自学、创意的天地。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学唱民歌后,所安排的即兴创作等.

此外,教材为学生开辟了你的朋友----“音乐网站”,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不懂之处或想学到更多的东西,自己可以去翻阅“音乐网站”,那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相关资料。

教材重视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除上述内容外,在八年级下册第28页还安排有“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活动”这样的内容,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去参加社会的音乐实践活动。如采访音乐家、参加表演、自己动手寻找音响资料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音乐活动作出评价等。

又如:九年级上册第48页,在舞曲单元学完后安排有“举办一场班级舞会(或化妆舞会)”的内容。整个舞会从策划到布置会场、寻找舞曲音响、组织同学学习舞步等活动全部由学生自己担当,舞会后所应做的事也要全过程地完成,这对学生是一次很有益的组织、参与音乐的活动。

3、教材较好地处理了音乐审美与掌握音乐技能间的关系,并吸收了世界各先进音乐教学方法中的精华,将其融会贯通地综合为一体,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

音乐审美与音乐技能的掌握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唱不准音,是难以达到审美目的的。反之,脱离音乐审美,孤立、枯燥地学习音乐技能也是不符合《课标》精神的。本套教材将音乐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审美的过程中,在音乐审美中有机地贯穿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在感知音乐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来提高对音乐要素的辨认能力。

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结合学唱歌曲《Do-Re-Mi》,利用手号建立与巩固学生的音高观念,又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让学生反复咏唱《摇篮曲》,当学生进入歌中的意境,在体验这首世界名曲中美与情的内涵的过程中,认知歌曲的曲式结构。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学习拉丁美洲的节奏时,教材首先引导学生陶醉在拉丁音乐特殊的风情中,去体验“伦巴”的节奏后,试用“伦巴”节奏为歌曲《玛丽安》配伴奏。总之,《走进音乐世界》这套教材,将音乐审美与掌握音乐知识技能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4、教材的总体结构线条清晰、内容丰厚,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内涵。

本套教材的结构是由板块式、专题式的单元组成的,其中贯穿于各册书中的板块有:

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学习的板块。如:

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岭南春早》

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走进西部》

九年级上册的《长江两岸的歌》

九年级下册的《民族音乐花环》----少数民族的歌、舞、乐

对世界各国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板块。如:

八年级上册《世界音乐之窗》(之一)----亚洲音乐

八年级下册《世界音乐之窗》(之二)----欧洲名曲集锦

九年级上册《世界音乐之窗》(之三)----拉丁美洲音乐

九年级下册《世界音乐之窗》(之四)----黑人非洲音乐北美洲音乐

“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系列板块

此系列的内容请见P1~2,此处从略。

名家名曲系列板块

如: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名家名曲》(之一)中的

1)中国系列--我国五四前后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外国系列--欧洲巴洛克时期及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

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名家名曲》(之二)中的

1)中国系列--我国抗日战争时期

2)外国系列--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及早期浪漫主义乐派时期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名家名曲》(之三)中的

1)中国系列--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

2)外国系列--欧洲浪漫主义乐派时期--民族乐派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系列板块。如: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州古韵》--音乐长河中的故事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华夏之音》--说唱与戏曲等

学生喜爱的歌曲系列板块。如:

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我们喜爱的歌》

九年级下册第1单元《属于我们的歌》

由音乐体裁划分的板块。如: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步伐之歌》--进行曲

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旋转的韵律》--三拍子舞曲

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跳动的激情》--二拍子、四拍子

歌剧舞剧板块

如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歌剧、舞剧》等等。

5、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感受音乐。

教材运用听、唱、奏、动、视、画、创、忆等多种活动方式调动学生、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让他们在主动参与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进西部》以及九年级下册第5单元《民族音乐花环》--少数民族的歌、舞、乐中,在学唱每首民歌,教材均采用听、唱、析、创等综合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民歌的特色,之后去创作自己心中的歌。

又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旋转的韵律》----三拍子舞曲,教材安排让学生先做各种动作,或敲击器物,自己找到适合的强弱弱三拍子的组合,从动中感知圆舞曲三拍子的节拍美感,在鉴赏乐曲的过程中,教材强调要求唱会、背记音乐主题。

6、教材落实《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理念,在增强音乐课中的人文内涵、融入音乐学科以外的文化知识、软化学科边缘与姊妹艺术综合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为了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教材十分注意以音乐为主线,融入其他文化。

如: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校园春秋》除学唱各不同时期的歌曲外,还融入了各不同时期的服饰、建筑、时代特有的活动等。

在各册的《世界音乐之窗》的板块中,融入了各大洲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服饰、生活习俗以及地理位置、民族性格等人文内容。

在民族音乐的板块中综合有民族介绍、民族服饰、舞蹈图片等相关文化知识,这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教材注重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结合,力图借助美术、舞蹈、影视、文学等其他姊妹艺术来启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力。全套教材的插图富于美感内涵,这对启发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7、教材的编写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中有乐趣地学习音乐。

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州古韵》使讲授中国音乐历史部分,这距今久远,学生对此内容又十分生疏,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采用讲述故事的方式(《神州古韵》--音乐长河中的故事)将中国音乐历史用故事串起来,较好地达到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8、教材实在地落实了《课标》对课堂器乐教学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安排了课堂的器乐教学内容。

教材在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安排了“学习键盘乐器”,先学习键盘乐器对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是有益的,是符合孩子们认知规律的。是科学的,教材在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开辟了“学吹牧童笛”栏目,将“学吹牧童笛”安排在“学习键盘乐器”的后面,这对学生掌握音准是有好处的,教材将器乐学习与单元内所学的歌曲有机地相结合,做到同步。如:

八年级下册学唱《阳关三叠》后,即用牧童笛二重奏《阳关三叠》,体现了教材编写的有机性。

又如九年级上册第22页,由牧童笛演奏的器乐合奏《蝴蝶》即是该课所学的拉丁美洲歌曲《蝴蝶》,这种做法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同时也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牧童笛的兴趣。

9、全套教材插图讲究、装帧精美,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此外,这套《走进音乐世界》音乐教材除主教材外,有一套精心制作的高水平的配套音响,与内容丰富与主教材紧密配合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参考用书,这在所有教材试验区均获得好评,一致认为这是一套精心制作得非常好用的配套教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