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教材

初一(下)音乐新教材第一单元“青春节拍”分析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普陀教研网》

主题构思

本单元选取了一组具有青春气息的并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优秀歌(乐)曲,旨在使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中强烈的节奏,明快流畅的旋律,体验到优秀的音乐能使人的性格乐观、开朗、自信,从而激起青少年内在的活力,产生热爱音乐的情感。同时使学生懂得如何去识别通俗音乐中的良与莠。本单元教材有以下内容:

1、带有通俗歌曲风格的少儿歌曲。如《朝霞》、《青春的足音》。

2、反映少年儿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的歌曲作品。如《小白鸽之歌》。

3、不同时代的优秀的通俗音乐作品。如《娱乐者》,经过重新演绎的《托卡塔与赋格》及舞曲音乐。

以上作品具有不同体裁及不同风格,但有一点相同之处,即具有欢快、明朗的情绪,展现出音乐中所具有的鼓动性、情感性与时代性。

教学目标

一、情意

通过听、唱、奏、动,使学生领略作品中反映的现代气息与时代风格,从而体会到音乐是一门情感十分强烈的艺术,也是表现力十分丰富的艺术,认识到应热爱健康向上的音乐,使自己的情绪更愉悦,情操更高尚。

二、操作

1.通过欣赏《朝霞》、《娱乐者》、《托卡塔与赋格》等作品,感受音乐中所具有的浓烈的青春气息,并从节拍、节奏等要素着手,了解通俗音乐的一般特点。

2.能用明亮、自如的声音与较愉快的情绪唱会歌曲《小白鸽之歌》、《青春的足音》,初步掌握松弛、富有弹性的歌唱方法,较恰如其分地表达歌曲的风格与内容。

3.通过吹奏《青春的舞步》、听辨舞曲音乐,编韵律操,让学生掌握各种通俗音乐及舞曲节奏,并能用各种手段表现音乐中的节奏。

三、认知

1.初步知道音乐作品是有结构的,了解乐段与乐句的一般常识。

2.了解巴赫简单生平及代表作。

教材内容介绍与教法建议

一、听赏

(一)《朝霞》

1.内容介绍

该歌曲创作于1986年。曾在全国少年儿童歌曲征歌活动中获一等奖,及全国第五届音乐作品(合唱)三等奖。该歌曲的歌词精练、形象,它采用生动的比喻,寓意年轻人如早上灿烂的朝霞,金光四射,生命力旺盛。歌曲开始8小节为引子。以无伴奏合唱形式出现。那明亮协和的大和弦及突然的转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空旷的田野之中在观看天边喷落而出的朝霞,极富有幻想色彩,有先声夺人之感。然后由轻快活泼的主旋律构成歌曲的主要部分,为乐段结构。以齐唱及少量的两声部为主要形式,其主要节奏是这一节奏顿挫、跳跃并反复出现,使歌曲十分生动,并较具有通俗音乐的风格,使人感到十分亲切、贴近。乐段结束后又进行反复时,突然上升二度,并加以和声衬托,使人有一种突然升华的新鲜感。歌曲最后加上8小节尾声,运用了色彩绚丽的变和弦,表现青年人憧憬美好、灿烂的明天的心情。整首歌曲结构短小、紧凑、一气呵成,并极具有动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是一首优秀的少年合唱曲。

曲作者陆在易(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愿上海乐团团长)是当前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尤其是他的合唱曲,和声手法细腻、新颖、旋律动人。如《祖国,慈祥的母亲》等都是流传广泛的优秀歌曲。

2.教学建议

(1)可先让学生听赏歌曲的引子,启发学生想象其意境,并说说是什么要素造成了这一意境(和声)。

(2)可让学生把引子、尾声与主旋律在节奏、速度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出歌曲的主旋律部分进行听赏。

(3)在听赏主旋律部分时鼓励学生跟着哼唱,熟悉旋律后出示典型节奏进行拍击,以体会歌曲所具有的时代气息及通俗歌曲的风格。

(4)可进行歌词朗诵,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二)《娱乐者》:

1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拉格泰姆,又名《演艺人》,创作于1902年。1973年,美国电影《THESTING》采用该曲作背景音乐,由此名声大振。拉格泰姆简称“拉格”,是美国流行音乐中第一次出现的有全国影响的真正的黑人音乐形式。它最初是一种钢琴音乐,盛行于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因爵士乐兴起而被替代。它也是爵士乐的源头之一。一般认为,拉格泰姆的来源可能是化装黑人游唱剧团后期表演的饼步舞等舞曲。饼步舞是一种滑稽的双人舞,南北战争前种植园中以葡萄干饼作为舞蹈比赛优胜的奖励而得名。拉格泰姆的最大特点是切分,通常是低音区保持规则的双拍子,高音区进行连续不断的、变强弱的节奏变化,如:

司科特.乔普林(1868-1917)是最著名的拉格泰姆音乐作曲家。他出身于一个并不富有的黑人家庭,他的父母从前都是黑奴。他从小自学钢琴,后来又随一位德国邻居学习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作曲理论。他从19世纪末开始发表作品,一生中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拉格泰姆钢琴曲,还写了两部拉格泰姆风格的歌剧和许多歌曲,被后人称为“拉格泰姆之王”。(以上见《流行音乐手册》)

2.教法建议

(1)该首乐曲虽然节奏较难,但旋律特点鲜明,极富个性,也很易记,可让学生跟音乐哼唱,并感受其风格。

(2)可以这首乐曲为基础,对进行一些拓展性的学习。爵士乐的历史与发展、风格特点、如何评价等。由于它是流行音乐的源泉之一,因此可让学生对此类音乐进行简单评述。

(3)有条件的学校可观看爵士钢琴演奏的录象及VCD。

二.歌唱

(一)《小白鸽之歌》

1.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三四拍子的具有圆舞曲风格的少年合唱曲。而大调式的色彩使歌曲十分明亮而充满热情。它以洁白、美丽的白鸽为歌咏的对象,比喻少年们纯洁的心灵,表达青少年们的美好的愿望。歌曲结构为不带再现对比性的二段体歌曲。第一乐段从低音区开始,在第32小节处作开放性终止;第二乐段在较高的音区上开始,并在节奏上与第一乐段进行对比变化,使歌曲走向高潮,产生了一种向上的感觉。歌曲中多处运用大跳音程,节奏疏密相间,变化有序,旋律十分流畅、动人,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法建议

(1)这首歌曲有几处难点:一是音域较宽,从低音4----中音6,有10度;二是高音与低音持续的时间都较长,因此在歌唱之前要运用唱母音等方法使学生声带灵活些,歌唱状态积极些,尽可能能完整地唱好歌曲。

(2)该歌曲篇幅较长,音乐旋律的变化较多,可采用听录音、先哼唱旋律再学习乐谱的办法学习歌曲。

(3)要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作些处理。歌曲中的第一乐段可mp----mf处理,第二乐段开始可作f处理。谱中的跳音与变音要进行练习。

(4)可用听赏歌曲感受情绪作为导入手段。

(二)《青春的足音》

1.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具有通俗歌曲风格的少儿歌曲。节奏轻快,情绪轻松,旋律深情朴素而流畅、动听。歌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少年朋友们在成长中的满怀希望、走向成功之路的良好心态,同时也勉励少年朋友们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珍惜每一寸青春时光。歌曲为大调式,是多乐段并列的联合结构,乐段之间旋律既有对比又有变化,但都运用了通俗歌曲常用的切分节奏,使歌曲极富青春活力与时代气息。最后的“啦”运用了第一乐段的素材作为尾声,随着歌声的渐弱直至消失,仿佛看到年轻人的脚步在渐渐走向远处,使歌曲显得意味深长。

2.教法建议

(1)这首个对学生而言较陌生,要尽可能利用范唱带,引发学生兴趣,感受其风格,然后再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该曲虽然较长,但每段的乐句及乐段重复较多,可分段学习,以降低难度。

(3)该首歌的切分音较多,可采用视谱与听赏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

(4)在歌曲学会后,可共同商讨运用何种演唱形式来演唱,可让班内具有歌唱特长的同学领唱。也可排练表演唱等,以体现分层教学原则。

(5)该歌曲可用多种导入方法,如畅谈理想,或谈谈流行歌曲的特点等。

以上两首歌曲可挑选其中一首学唱。

三.吹奏《青春的舞步》

1.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较为流行的美国歌曲,原作者不祥,原作内容是歌颂年轻人的爱情。后经填词后在大学生中一度广为传唱,成为一首轻快的舞曲音乐。歌曲为小调式。其结构是多乐段并列的联合结构。共有三个乐段,每乐段均为平行结构的两乐句乐段,而间奏也自成为一个乐段,可以循环反复演奏演唱,其歌曲风格为迪斯科节奏特点。

2.教学建议

(1)这首曲子适宜口风琴与竖笛演奏。如用口琴演奏,则采用唱、奏结合的方法进行。(因其中“5”不能吹,低音不多也不能吹)。

(2)必须采用打击乐器表达歌曲的风格。如沙球、鼓、铃等。以

为主要节奏,其它可进行创编组合,还可与其它乐器结合,如钢琴电子琴等。

(3)可鼓励学生编创舞步,使吹、跳结合,以引起学生兴趣。

四.活动与创造

(一)听赏思考

活动要求:

能在感受音乐后综合运用音乐要素知识分析音乐,并能作一些专题的研究。

2.教学建议:

(1)练习1是对歌曲《朝霞》的分析。该歌曲主要运用了和声与节奏这两种要素,它以明亮和多变的和声色彩描绘了绚丽而不断变幻的朝霞,而以活泼、动感的节奏表现了青少年充满无穷的活力及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多种形态的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极富有时代气息。

(2)练习2是一道拓展性题目。建议教师事先布置学生一些资料探讨,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但这类音乐可能学生接触也不多,教师应作写准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拉格泰姆、爵士是流行音乐的起源之一,它有这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得当时劳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

(二)听辨舞曲

1.活动要求:通过听赏一组轻快、活跃的舞曲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欢乐的情绪,并掌握其基本的节奏。

2.教学建议:该题在教学中以听赏与节奏训练为主,且知道各种舞曲音乐的基本特征,有条件的则可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舞步。

恰恰舞是一种拉美舞曲,源于古巴的城市民间音乐恰朗加斯,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欧美各国风行一时。演奏时用沙球、响棒等拉美打击乐器来加强最后的三个重音,“恰恰恰”一词是源于对节奏中最后三个重音的模拟。

吉特巴是一种快速的二拍子舞蹈。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纽约地区,30年代--40年代广泛流行于欧美及世界各地。其舞姿是以女舞伴绕男舞伴作即兴的旋转为特征,带有很强的炫技性。吉特巴舞曲的基本节奏是快速的2/4拍节奏,伴奏音乐在30--40年代以“大乐队”风格的摇摆乐为主,50年代后大量采用摇滚音乐为伴奏

伦巴是一种源于非洲的古巴舞蹈。19世纪初出现于古巴,20世纪初发展为十分流行的舞台表演舞曲,并进入喜歌剧中,30年代初传入美国及欧洲各国舞厅,同时糅入爵士乐的因素,风靡一时,成为现代舞厅标准舞之一。它的节奏复杂,旋律奔放,风格粗犷,演奏时采用沙球、响棒、康加鼓等拉美打击乐器加强节奏。(摘自《流行音乐手册》)

迪斯科是20世纪70年代风娱世界的一种群众性自娱性舞蹈,是美籍黑人创造的爵士舞之一。Disco原是圆盘唱片的意思,这里引申为“随着唱片跳舞”的意思。迪斯科音乐强调夸张的强调力度的交替反复诱发内在的节奏冲动来支配舞步。音乐的特点是速度快、节奏强烈呆板,跳舞时身体不接触,动作不必一致,而是问答式的情绪联系与默契,动作可即兴发挥,它自娱性强,形式多样,可单人、双人及集体跳,但以两人居多,随意自由,突出个性。(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问题答案如下:

恰恰----吉特巴----

伦巴----迪斯科----

(三)编韵律操

活动要求:

通过编韵律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性与主动性,增强课堂内活跃的气氛。

2.教学建议:选取在学生中较流行的音乐编舞,如芭拉芭拉樱花舞。也可跳学生在

体育课中已学的舞蹈。

五.音乐常识

(一)内容介绍(曲式、乐段与乐句)

曲式: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形成各种段落,并具有不同的类型、特点及关系,便形成各种不同的曲式结构。曲式有复调曲式、主调曲式、套曲曲式。

乐段是乐曲中最基本的具有独立性的完整单位。能表达一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最常见地乐段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组成,亦有整乐段一气呵成而不能划分乐句,或有许多乐句组合而成。乐段可以是一首歌曲,但多数是一首大型乐曲的一个组成部分。

乐句: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句。乐句长短不一,可以有2、4、8小节的方整结构,也可以是3、5、6、7、9等非方整性乐句。它可以从任何一个和弦开始,结束于任何一个和弦。由于它乐思不完整,通常一个乐句不能独立成为一首乐曲。

(二)教学建议

1学生首次接触曲式概念,教师不必讲很多的理论知识,而是可以通过生动的比喻让学生理解什么叫曲式,如像文学作品,像房屋的建筑等,让学生知道音乐也有结构。

2.对句与段的分析可让学生通过接触音乐作品的感受来区分,可选一些短小作品或已学的熟悉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操练。

六.音乐园地

好歌推荐《玫瑰,红红的玫瑰》

这是一首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明朗、具有现代气息和新疆音乐风格的歌曲。作品以歌颂教师为题材,把孩子比喻为玫瑰,而美丽盛开的玫瑰是园丁--老师辛勤培育下的硕果。歌词富有诗意,寓意深刻。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强烈的现代流行节奏音型相结合是此歌的旋律特点。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演唱时要注意弹跳动力感的旋律与抒情性旋律的对比表现,以充分塑造活泼、可爱、亲切的美好形象。第二乐段进入高潮,音乐舒展并多大跳音程旋律,演唱时要注意情感变化的起伏度。歌曲结束处作渐弱、渐慢的处理,以细腻表达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摘自《合唱教程》)

名曲介绍《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原为管风琴曲。巴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曾被改编为管弦乐曲与钢琴曲。乐曲开始由下行的旋律组成的慢板的引子饱满而有力,为全曲宏伟的气势作了渲染和铺垫。然后,乐曲在主音持续音上奏出音响宏大的减七和弦的分解和弦,接着呈现出托卡塔主题。(见教材)这一自由即兴性的主题采用风暴般的急板,带有戏剧性的成分。接着,在展开过程中不时插入急速的音阶或走句和在低声部出现的吟唱的宣叙调。在托卡塔主题结束后,乐曲在上声部呈现赋格主题。这一主题采用引子部分相同的音乐素材。随后赋格主题移至低声部呈示,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情绪逐渐高涨,最后,乐曲再现托卡塔部分,以气势宏伟的尾声结束。(摘录《外国通俗名曲欣赏词典》P231,)

教材中所选的乐曲是由小提琴演奏的,演奏者陈美。,同帕格尼尼同月同日生日的陈美于1978年10月27日出生在新加坡,现为英籍小提琴家。,她在演奏时辅以表演动作,技巧娴熟,激情澎湃,风格狂野。并加入了电声乐队的伴奏,节奏强烈。这种富有创意的演出风格使音乐充满了动力性,显示了青春的魅力,不失为是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典范。

(三)能力自测答案:四乐句

课时安排建议:

三~四果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