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学艺术学科网》
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中学音乐教材(上海师大版),现在已经全部出版了,并且四册教材都进行了实验教学。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较,我觉得新教材的成功之处是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物化到了中学音乐学科课程之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构建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提供了良好的实施平台。综观整套教材,无论是体例还是内容,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具体把它概括为这样几个特点:鲜明的时代性、丰富的创造性、充分的开放性、显著的综合性和广泛的合作性。
新教材的特点可以是有目共睹的。但如何正确理解新教材的这些特点所蕴涵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新教材实施的价值和意义。在实际的学习、试教和研究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以供大家在教学实践中参考借鉴。
一、以了解和学习人类优秀文化的理念来理解新教材中的综合性
新教材在内容上除了音乐本身以外,还涉及到大量的舞蹈、民俗、文学、历史、戏剧、现代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综合性是显而易见的。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以前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教学内容分解成组成这些内容的不同门类的知识进行讲解,或者是从不同学科的知识出发,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我们音乐学科的内容。这种综合的教学理念曾经发挥过十分积极的作用,帮助学生牢固、深刻地学习知识。但不久,在这样的综合性的理念指导下设计的教学实践,出现了诸如课堂教学方法公式化教学过程模式化等问题,造成了某些学生把音乐家极富个性的创作看成了政、文、史、地知识客观推理的结果;聆听美妙动人的音乐必需和抽象的文字资料联系起来的现象。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这样的层面来理解新教材的综合性是不全面的。
新教材中的综合因素从表面上看来是各个学科的综合,但其实质是把音乐放到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之中,音乐作品的产生、音乐流派的形成等现象都是受到了其它文化的影响和作用。这是一种本质的综合,它要求教师去深入认识这些综合性的想象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的设计富有特色,学生才能从学知识的层面上升到学习、了解文化。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再只是停留在学科知识的综合上,而是要触及到文化内涵上。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到经过千百年积淀的人类优秀文化。例如在上到《糖果仙子》的时候,就不仅是音乐、舞蹈和文学的综合,可能还得涉及到同样的题材内容为何会有多种样式的艺术表现形式的问题;在讲到“兄弟民族的歌舞音乐”的时候,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载歌载舞,不仅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直接地体验了兄弟民族的民俗文化;在上“五光十色的音乐画笔”的时候,告诉学生印象主义音乐和绘画的本质都有强调个人的瞬间感受,让学生“画”出有个性的感受,理解艺术流派形成的人文背景。
二、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理念来理解新教材中的创造性
新教材体现创造性特点的地方有许多,欣赏、唱歌等教学都可以有教与学的创造性的体现。但最有代表性的是“创作与活动”的栏目,总共提供了二十四个可操作的创作活动。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如何来具体实施这些活动,是每个教师经常发愁的事情。其实,如果我们把这些创作活动看作并不是单纯的音乐创作,而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一种手段和实施平台的话,思想上的顾虑就可以打消了。在这些活动中音乐学科的目的只是整个活动目的的一个部分,还可以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组织协作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运用其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等等。创作活动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比结果重要的多。例如“课本剧 ----一杯故乡的泥土”就明显的含有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运用文学和戏剧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中有意识的关注音乐文化的内容。又如“漫步动物园”,不管你是用有音高的旋律还是没有音高的节奏表现各种动物形象,都培养了学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和不同类型表现方式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要给学生的创作活动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三、以与时俱进的理念来理解新教材中的时代性
不管你翻开新教材中的哪一册,还是把四册书放在一起看,它的时代性都会强有力地窜入你的眼帘。“歌曲 --时代的心声”、“数字化时代的音乐”、“蜗牛”、“走进新时代”……这些字眼无不透射出时代的光芒。但如果你仅从这一点来认识新教材的时代性,就太表面化了。纵观四册书的第二、第五、第六课,册与册之间就存在着按时间的发展关系;第一、第四课虽然是以世界民族音乐为主题,但在作品的内容、体裁和音响的版本的选择上也考虑到了不同时代的特征,提供了不同的作品。既有象《嘎达梅林》、《欢乐歌》这样的传统名作,也有象《山谷的回声》、《非洲之心》这样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作品,这就比较符合现在的审美特点。第三课更是直截了当地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流行歌曲引进教材。这样的设计也隐含着音乐文化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发展的道理。所以说教材的时代性既有狭义的,更有广义的。
在教学设计中,要运用与时俱进的理念,使学生树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文化现象反映不同的时代特点;事物的发展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观念。及时补充和更换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既兼顾历史唯物主义,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文化动态,引导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以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来理解新教材中的开放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我们二期课改的重要思想和行动口号。要促使学生发展,就要给他们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在这一点上,新教材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新教材中每一课的主题切入点都比较小,为教学中的拓展留下广阔的空间;新教材是以音乐人文现象作为结构教材内容的条件,为引导教学中不同层次的深入探究提供素材;“创作与活动”中的主题活动的要求基本上是活动内容的提示,并未对整个活动的顺序、结果等作出具体的限定。
教师的教学设计也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确保落实教材的开放性。要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鼓励学生向不同的志趣方向发展,给教学活动带来生机和活力。
五、以创立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理念来理解新教材中的合作性
新教材的这种主题模块式的结构方式以及从文化和审美角度学音乐的要求,是对中学音乐学科的一种升华。同样,这对中学音乐课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难度。为了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的有效合作已经被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同时,合作精神也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如果教学的环境可以分为人文环境(教学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和客观环境(实践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的话,那么创立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就是一种合作精神的物化。因为创立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为了同一教学目标,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等构成了良好的教学人文环境;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场地、设备、资料,师生共同布置教学情境等构成了良好的教学的客观环境。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创立过程本身就是合作精神的具体的、实在的体现。师生比较充分的课前准备,如制作道具、课件;寻找实物、文字资料等,都是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另外一方面,要使教学活动始终顺利地进行,就要使教学的环境始终适应教学活动的需要。所以应该可以这样说:师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共同创立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努力,就是新教材的广泛的合作性的最好体现。
以上五点是我基于对新教材的特点认识,所发掘的新教材蕴涵的教学理念。这对于我的教学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