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反思

参加省级高中学科培训的感受与体会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非常有幸8月21―23日参加了江苏省高中教研员培训,此次培训的有800余人,规模之大而罕见。聆听了一些教育专家的讲座。专家们理论结合实践深刻剖析了课堂视野中教师如何做一名指导者?如何追求理想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听“懂”音乐――高中音乐课教学策略。新时期教研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学科专家也对高中音乐学科中的实践、思考、评价做了具体而精准的界定。向参加培训者传授了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的策略,让我受益很深。


  我结合专家的讲座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的谈谈如何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的形式越来越生动,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然而静下心来思考,也难免会有疑问产生。音乐课堂上老师带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看似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真的能理解和听懂音乐吗?在45分钟里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和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有效课堂,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灵活渗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能真正的听懂音乐 。


  我们的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的音乐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的理论知识,但是有很多学生不能真正的听懂音乐,音乐音乐是一门真正的听觉艺术,要有听觉体验才能真正领悟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的音乐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学要从生活中汲取――模仿――演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引导。要将集中教学转为适时渗透,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音乐知识,适当安排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掌握知识,多角度理解知识,增强应用知识的能力。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所以,作为一名艺术课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放在教学的首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的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学生的乐趣同时又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事半功倍,寓教于乐。


  当然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像专家提倡的要做明白人,用好教材。教案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随着音乐乐曲的流动,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手动、脚动、脑动、全身动,让学生在动中感受到了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在动中愉悦了身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把开启学生音乐想象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音乐具有非具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它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符号,它在我们身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使音乐教学焕发无限生机。


  这样生活化的音乐教学让学生放松、主动、投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音乐的能力,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二,整合教材内容,用好、用活教材 。


  教材是构成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对象。


  要想上好课,就必须立足于教材,研读教材,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并适度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组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做教材的“奴隶”。这犹如品葡萄酒,一口下肚,并非只是过嘴瘾,而是能够通过酒味品出酒存储的年代、产地等,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对教材的整合,即上课并非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和直接意义上的“教教材”,相反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并结合新教材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本着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灵活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即“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如,湘教版的《音乐鉴赏》教材,它的单元教学内容比较丰满,曲目涉及面广,数量多,在中外结合、古今结合的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现代气息较强的曲目。另外,还有意识地加强了地方音乐的曲目以突出地方性教学。那么,在备课内容的选择上就应该有所取舍,不能贪多,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性欣赏,而应该分析编者意图,选择最能体现编者意图的作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进行有深度的鉴赏。


  第三,从学生角度出发,构建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 。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是教育工作者普遍知晓的道理,换言之,师生的互相沟通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这在新课程中称为师生的“双向式互动”,那么,如何进行双向式互动,互动成什么样子,却是大家难以拿捏好的一件事情。这里插入一个花絮来说明上面的内容,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听到这个问题你会觉得,没有标准答案。的确是这样,因为每个学生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缘由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受学生欢迎或者喜欢的教师好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平易近人,容易相处,没有架子。反过来想想,课堂教学不也如此吗,如果我们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及时捕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激发课堂的活力,动态调整并完善教学进程,那么,一个良性的师生“双向互动式”的课堂很自然的就呈现在眼前。因此,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着生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以师生互教互学,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音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就像厨师要烹制一道道美味可口的佳肴,会用到蒸、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还会加上不同的调料一样,要想让一堂课既有知识性,又兼具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很关键。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和范唱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演唱、讨论和创作。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总之,真正实施有效教学,还需要教师积极研究和探讨,只有教师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