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郭声健艺术教育网》
课例: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丽萍
一、导入
1.欣赏两幅抽象画:《致爱丽丝》、《布鲁普斯和伊夫斯》;
2.聆听两段音乐:《致爱丽丝》、《蓝色狂想曲》。
3.学生选配音与画,说明为什么。
从学生的回答中导入新课。
二、感受与体验
1.听音乐联想画面----音乐中有画面。
《节日序曲》和《苗岭的早晨》。
讨论与总结音乐的特点。
2.欣赏四幅画联想音乐----画面中有音乐。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再联想到音乐的语言要素。讨论与总结绘画的特点。
3.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对应关系。
A、多媒体展示国画《雄鸡报晓》图,然后听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公鸡与母鸡》,让学生比较对同一事物的描绘,音乐与绘画在表现上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B、划线题
请学生找出音乐借用绘画的专用名词:
和声色彩、绘画节奏、旋律线条、调性色彩、色调、线条流畅
C、连线题
音乐语言要素与绘画 语言要素当中哪些具有对应关系:
音乐语言要素 绘画语言要素
旋律色彩
和声、音色构图
曲式、节奏线条、造型
三、思考与探索
教师准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墓地上空》、《奔马》三幅画,学生每一组选择一幅画。播放《葬礼进行曲》、《伏尔加船夫曲》、《赛马》三段音乐,让学生分析本组的这一幅画应该选配哪一段音乐更为合适。讨论后派代表发表意见,老师做补充说明。
四、实践与创造
1.观看吉拉尔德听《黄河》画黄河的录像片段,让学生感受看得见的音乐。
2.聆听音乐,展开想象,绘出画面,播放笛子曲《牧民新歌》,学生作画。
3.学生作品赏析,继续播放《牧民新歌》作为背景音乐。
五、归纳与总结
音乐与绘画互相渗透和影响,相得益彰。用音乐可以表现绘画,用绘画也可以表现音乐。
用音乐表现绘画的作曲家及作品: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交响音画《大海》。
用绘画表现音乐的画家及作品:美国早期画家华尔特狄斯纳,根据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创作了三幅画;绘画大师惠斯勒一生都试图把绘画与音乐巧妙地结合为一体,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音乐画家”。
音乐是给人听的,但可以使人在视觉中看到形象的画面;绘画是给人看的,也可以使人听到音乐流动的音响。
点评:
就我所知,高老师设计这堂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这是因为,要上好这堂课,教师必须对绘画艺术不仅要有基本的了解,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修养,而这一点对于一个音乐教师来讲,的确是比较困难的。在这堂课里,高老师收集了与教学内容相对应或相关的绘画作品有上十幅,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即便是做到这一点都很不容易,更不要说对这些画做进一步的研究了。
这堂课的设计也是很有讲究的。
首先,欣赏两幅画和意境相符的两段音乐,让学生选配并陈述理由,以此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本课的课题。
其次,由分别欣赏音乐与绘画并引导学生总结各自的艺术特点,过渡到探讨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对应关系,有铺垫、逻辑性强,学生容易理解。对音乐与绘画之间关系的探讨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是一味地理性说教,而是设计了颇有新意的三种作业方式。
第三,对音乐与绘画之间对应关系的探讨不只是浅层次的定性归纳,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如互相借用的专业术语,音乐语言与绘画语言的对应性等。
第四,学生聆听音乐作画,把对音乐与绘画相互关系的理解付诸实践,以检验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对音乐与绘画关系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和亲身体验。
第五,在教学的结束部分,不仅仅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的一种归纳总结,更是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拓展,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和大量成果必将增进学生对音乐与绘画之间关系进一步探讨的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倡导音乐教学要与姐妹艺术相结合,在这其中,音乐与绘画是联系最为紧密的,也是学生最为熟悉和感兴趣的。因此,音乐教师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这不仅对我们今后的音乐教学改革大有裨益,而且对提高我们自身的音乐专业素养有很有好处。我国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对此就深有感慨。他说:“欣赏名画,往往会引起我在音乐上的很多联想。例如当我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我就常常联想起伦勃朗的画,巴赫的作品往往有一种谦厚、纯朴的舍己精神,这一点和伦勃朗的作品在气质上很类似。而演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协奏曲时,就不禁会联想到意大利名画家波的齐里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联想到维纳斯从碧蓝的海中徐徐浮起时那种清新、柔和、宁静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