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反思

《民歌新唱风》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摘自:《新思考网》

授课老师:文玲

授课年级:高一

[教材]自主研发

[课题]民歌新唱

【教学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设计“民歌新唱”这一课时,以现代高中生感兴趣的通俗唱法为切入点渗透民族音乐,力图通过用聆听、对比、分析、探讨、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民歌通俗唱的风格特征,并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四个基本理念,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学目标】

①对比欣赏同一首民歌的传统民族演唱风格和通俗演唱风格。以聆听《浏阳河》、《茉莉花》的不同演唱版本为主要切入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通过鉴赏和比较同一首歌的不同演唱风格,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很多流行歌曲的一些创作素材都是取源于民族音乐,让他们感觉其实民族音乐离她们并不远。

②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使同学们在喜爱的民歌新唱歌曲中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能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歌曲创作并能够有表情、轻松自如地进行演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

1、聆听三种不同演唱版本的《浏阳河》即:黑鸭子合唱版本、原生态演唱版本、民族唱法演唱版本(老师范唱)

2、《茉莉花》即:原生态演唱版本和梁静茹通俗演唱版本

【教学重点】

通过对同一首歌曲不同风格演唱的对比鉴赏与感受,让同学们了解民歌新唱的几种形式,进一步挖掘歌曲的内涵。

【教学难点】

让学生积极理解、参与、体验,创作并表现“民歌新唱”。

【教学教具】

多媒体、钢琴、音乐影视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导入:(2个环节: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前提测评)

超女演绎民歌MTV和提问导入

(情景创设:由课前播放超女决赛中《民歌戏曲连唱》的MTV做文章,激发兴趣。首先引导学生对民歌新唱这一形式的认知,然后再提问)

问:对民歌新唱的看法,你了解民歌新唱有哪些形式?即“新”是如何体现的?

答:民歌用通俗唱法演绎的一些特征。

〔此时学生说的一定很浅显且良莠不分,对此引出下文,“刮”起课堂“民歌新唱风”。〕

二、感受、体验与认知(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三步骤,第二环节:两步骤。)

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观看--讨论的程序,让他们听三首歌曲不同演唱风格(传统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旋律片段,了解每一种演绎方式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情绪等。

1、结合多媒体画面欣赏音乐:精选代表性的民歌通俗唱的曲目(对比鉴赏、感受与体验)

①三种不同版本的《浏阳河》:黑鸭子合唱版本、原生态演唱版本和老师用民族唱法范唱版本。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说出自己喜欢的演唱版本理由中,可以引导其对歌曲风格、特色、歌词、旋律、演唱情感等各方面不同特征进行辨别,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并让同学们了解民歌新唱的第一种形式:即用通俗唱法演唱民歌,并利用现代高科技技辅助手段,如:配乐、灯光、音响等现代化辅助手段去演绎民歌的形式。

②聆听《茉莉花》:原生态演唱版本与梁静茹通俗演唱版本

2、导学达标

(1)让学生再举一些民歌新唱的例子,(刀郎、王力宏演唱的歌曲、斯琴格日勒演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心由日本民谣改编等等),并对民歌新唱的形式进行总结,同时结合现代流行歌坛的一些现象谈谈对民歌新唱的看法。(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2)老师小结:省略

【设计意图】高中新课标指出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以上环节通过聆听不同内容、不同情绪、不同演唱风格的歌曲,目的在于其一是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其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同时也为课堂拓展部分,即辩论赛和学生民歌新唱表演环节作铺垫。

三、拓展与创造(小小辩论赛+学生上台表演)

1、以组为单位开展小小辩论赛

1、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自创自唱民歌新唱的歌曲)

如:《小河淌水》即兴配上新的旋律,用rap形式演唱《茉莉花》或边跳边唱,边弹边唱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该形式,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使他们在富于个性的表演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演奏、舞蹈等表演技能。通过实践,增强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自我小结:概括民歌新唱的形式及简言本课收获。(略)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欣赏、对比、分析了民歌新唱的几种形式,也对现代我国民歌与流行歌曲的融合进行了探讨,相信同学们对民歌新唱及民歌的一些演唱风格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一点从刚才大家的表演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同时,从你们的辩论赛中老师也察觉到同学们有较强的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此,老师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衡量一首曲子是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是健康或低俗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请同学们课后一起思考和探讨,我们下节课再做交流。

【设计感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面对焕然一新的教学内容,如何让学生在兴趣课堂中接受更多的知识,便是每个教师所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民歌新唱”这一课的内容,是自己根据现代社会的一种音乐潮流,再结合学生知识现状而自创的教学内容,乍看上去课题显得很宽泛和生疏,可能认为学生会摸不找头绪而提不起兴趣,其实不然。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对于民歌等民族音乐不感冒这是很正常的,他们说民歌离他们太远,找不到感觉。但是我从民歌通俗唱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不但迎合了学生的品位(对通俗唱法感兴趣),同时让他们适当的了解了一些民歌、民族音乐,提高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我也曾有过完全迎合学生的品味,用他们推荐的音乐来上音乐课的念头,但经过再三的权衡,我毅然放弃了这一念头。如果说因为音乐的内容离学生太远就放弃,那么历史课岂不是不用上了,所以,我平常还是选择一些高雅、艺术价值较高,能更好的提高学生音乐文化修养的内容。但我会注意引导方法,比如民歌新唱这一课就是从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中再渗透民族音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事实证明,学生们是一个潜能极大的群体,关键是教师怎样去发掘他们、引导他们。我认为,本课设计特点之一在于通过鉴赏、分析、对比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并知道了民歌新唱的概念及形式,通过讨论、创造、表演等让学生感受、体验和参与了课堂音乐表演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其次,本课的最后提出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明白,无论是民族唱法也好,通俗唱法也罢,他们都体现了音乐的民族性与流行性,它们都只不过是歌唱艺术的一种形式,并无好与坏、高雅与低俗之分,只要歌曲的主题内容是健康积极向上的,那么,无论用哪种方法去演唱,它都是美好的。

当然,本课还存在不少缺点,其中许多细节还待斟酌改进和提高,我想,作为一名新时期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时俱进,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育出一朵朵绚丽的“音乐之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