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反思

《草原放歌》教学案例评析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摘自:《厦门市教育局》

背景说明:

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绿色的草原如诗如画,呈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我们的民族音乐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绚丽多姿,丰富多彩,被誉为“音乐的海洋”,与汉族音乐文化一起,共同演奏着“中华民族的交响乐章”。本节课重点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文化魅力,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接触草原音乐,了解辽阔的大草原,感受草原音乐的美妙。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演唱新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民歌的演唱风格

2.欣赏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天堂》,马头琴独奏《清凉的泉水》

3.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听,唱,演等情感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钢琴

【课前准备】有关蒙古族民歌的音像资料,风土人情介绍;电影《嘎达梅林》

案例实景:

【揭题】-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大家能不能来谈谈队蒙古族的印象呢?换句话说,一说到“蒙古”,在你们心中,会想到哪些画面,风景,还是人,事,物呢?

2.学生交流:①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一望无际的草原,蒙古包,骏马奔腾,香浓的奶茶,豪爽的蒙古人民,悠扬的马头琴声,摔跤等②歌曲部分:斯琴格日乐,腾格尔,德德玛,影星:斯琴高娃等

【新课内容】

一、欣赏

1.师:这几年在我国歌坛上有一位活跃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歌手,你们熟悉吗?

生:腾格尔。

2.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他的成名作,请同学们聆听以后,思考三个问题: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

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它们有什么风格特点?

(先请同学来回答,老师根据回答情况,评价并补充)

要点如下:蒙古族人民大部分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散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地,主要从事农业和牧业。有文字和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支,部分信仰喇嘛教,素有“音乐民族”和“诗歌民族”之称。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这是一首蒙古族歌曲,蒙古草原地域宽广辽阔,蒙古族人民喜欢骑马、狩猎,他们无论是在放牧,劳动时,还是在休闲、娱乐中,都喜欢引吭高歌,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3)知识点:内蒙古民歌按体裁分大致可分为两类: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长调民歌是指那种节奏舒缓、旋律悠长的歌曲,没有明显的节拍规律,有着独特的旋律装饰,这种歌曲的产生与那“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游牧生活有关,其内容有赞美家乡,夸奖坐骑、表述爱情等,如《牧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大多为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其曲调短小、节奏紧凑、结构对称、叙事性强;短调民歌是与长调民歌相对而言,指那些节拍规律鲜明、结构句法清晰的歌曲,主要流行于农业区,如《嘎达梅林》。

教学目的: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在欣赏的同时掌握各音乐要素

二、新授歌曲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学唱一首蒙古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感受歌曲→生:聆听歌曲。(你想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平稳,象征茫茫无际的大草原。描绘了内蒙古草原一派美丽辽阔的景色。

2、学唱歌曲→(1)随琴哼唱旋律,要求数好拍子(2)配乐朗送歌词(3)唱歌,要求划好拍子

3、歌曲拓展→用《牧歌》的旋律,以“美丽的草原”为主题,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创编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创编歌词,或画一副美丽的草原美景或用牧歌的音乐编排一段舞蹈,也可以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旋律朗诵歌词

4、学生展示作品(评价)

教学目的: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三、电影《嘎达梅林》音乐片断赏析

1.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将欣赏到的师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大家了解“嘎达梅林”四个字是什么含义吗?----“嘎达”是人名,在蒙古语中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职名,嘎达梅林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蒙古族英雄。

2.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嘎达梅林为了人民的利益,反对王爷出卖牧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遭到封建实力和反动军阀的迫害,他领导人民武装起义,转战于昭乌达盟和哲里木盟一带,队伍曾达数千人,给封建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但最终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嘎达不幸于1931年战死于辽河。(结合电影《嘎达梅林》进行介绍)

3.音乐形象:男声音域宽广,声音粗犷沙哑,特别悲壮豪迈

教学目的: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音乐声中感受、体验了内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领略了蒙古草原的美丽和辽阔,表现和赞美了我们的美丽家园。下节课老师带你们去青藏高原一游。(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

案例评析:

我国少数民族不仅有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而且有卓越的音乐创造才能。本节课意图通过对蒙古族音乐作品的感悟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使学生亲近蒙族牧民的生活,增添热爱草原,热爱祖国的情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努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