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音乐家

泰勒曼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31

  格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德语:Georg Philipp Telemann,1681年3月14日-1767年6月25日),德国作曲家风琴家,是其在世时的时代最着名的德国作曲家之一。他通过作品和演奏中新的脉动,大大的影响了18世纪上半叶的音乐世界。

  处在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当时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管风琴家。他注重旋律写作的主调织体而常常抛开精致的对位技法,强调轻盈优美的旋律、明快对称的节奏、不臃肿浮躁的伴奏。他在那个时代被看作是“前卫”作曲家。作有600首意大利风格的序曲,44首受难曲,12套礼拜乐,40部歌剧及一些管弦乐、室内乐作品。

   1681年3月14日生于马格德堡1767年6月25日卒于汉堡。出身于牧师家庭。10岁学小提琴长笛与键盘乐器。12岁时因其母没收其所有乐器遂倾全力攻读名家总谱从中分析曲式和声领悟作曲原理并试行作曲。1700年入莱比锡大学读法律文学偶被同学发现其作品试奏公演後博得好评。莱比锡市长惊为天才命其每两周作一部清唱剧付诸演出由此名声大噪。他在大学中主持“音乐之友社”课馀演奏开欧洲各大学音乐风气之先。1702年被莱比锡歌剧院聘为音乐指导1704年聘为新教堂管风琴手并上演了他的圣乐清唱剧室内乐与歌剧等。其中最成功的为歌剧《坚忍的苏格拉底》。1721年就任汉堡大教堂乐长。次年莱比锡圣托马斯大教堂又争聘其为乐长他因热爱汉堡人民,便将此职位让给挚友巴赫J.S.。1737年後漫游巴黎柏林等地采风作曲。

  泰勒曼被公认为18世纪中叶的权威作曲家之一。他的曲调流畅甘美结构清晰明快一扫繁琐晦涩之风因而被认为是连结巴洛克後期与新兴的古典乐派之间的桥梁及重要过渡人物。他又是音乐理论的权威和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他曾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会使教会音乐也能在世俗音乐会中演出打破了宗教音乐不出教堂的界限从而普及了音乐。

  泰勒曼毕生学习探索不懈因此他的作品风格也屡经改变。他的初期作品受法义影响较深与科雷利A.学派相近後期作品则被认为近似斯塔米茨J.而在形式配器和声等方面又可以找到巴赫的许多痕迹。在歌剧方面当时的朗诵调崇尚意大利朗诵式即用朗诵语调由演员即兴念出。当时法国的拉莫J.-P.已首先创用乐谱规定其音高节奏写出按谱唱出的咏叹式的朗诵调但不为时人所重视。经泰勒曼努力倡导采用才为人们所接受。此後意大利歌剧也逐渐摒弃即兴朗诵式改用咏叹式的朗诵调并通行於所有大歌剧中成为与轻歌剧体裁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泰勒曼是靠自学获得杰出成就的作曲家这在音乐史上是罕见的。他是一位多产作家。1739年根据他自己统计曾作过序曲三重奏协奏曲哈普西科德曲与合唱曲等600馀首歌剧清唱剧各40馀部各种礼仪用曲100馀部以及给婚丧嫁娶用的小曲3000首(确实是3000首)。此後他又活了28年作品总数无法确定至今仍在继续发掘出版中。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的乐谱出版的有200馀种研究他的传记与作品的专着有十馀种他的作品风靡欧美成为音乐会中经常上演的曲目。泰勒曼与巴赫亨德尔G.F.处於同一时代珠玉在前莫扎特W.A.贝多芬L.van又接踵而起盛名之下泰勒曼遂黯然失色。至20世纪中叶起始逐渐为人所重视评价日高有人将他与巴赫并列。

  泰勒曼提倡音乐要接近民众,要为多数人而创作。他的创作突出主调音乐的特点,促进了音乐从巴罗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过渡。他也从事社会音乐教育工作,培养市民的音乐素质,创立了大学生音乐社团,把教堂音乐搬上市民阶层的舞台。

  听听泰勒曼写的协奏曲,如果对维瓦尔第的“四季”很熟的话 (维瓦尔第有500多首协奏曲)会发现样子怎么长得都很像(当然细听是不同的);再听听泰勒曼的清唱剧或圣母颂等曲子,欢闹轻松一点的几首,和法国的一些歌剧和圣母颂、镇?曲等宗教音乐的感觉很像。啊!这个人怎么一点也没有自己的风格,好听、可口的旋律,松散热闹的气氛,简直没什么音乐内涵嘛!熟悉巴赫、莫札特、贝多芬…的人一定要这么说了。

  泰勒曼会被忽略的原因,也正是他在巴罗克时代成功、受欢迎的原因。泰勒曼写什么像什么,写协奏曲就要像意大利纯正风格的协奏曲,写歌剧或宗教音乐就要像法国纯正风格的歌剧,他完全符合一个成功巴罗克作曲家必备的条件,意法风格的融合,再加上他有什么委托就作什么曲子,一点也不是现在作曲家艺术与生活分离,为艺术而艺术,为理念、个人表达而艺术的观点,他的曲子也就“缺乏音乐内涵”了,甚至被视为 作曲匠,这其实是每个时代对音乐定位与价值观的不同,并不是作曲家的责任,但德国 毕竟非巴罗克主流,即使泰勒曼再成功也不可能超越意法已有的成就,在德国本位的古典传统中,他这样的风格更难在音乐史上起影响,所以说:泰勒曼在音乐“从法国本位过渡到德国本位”的过程中被牺牲了也不为过吧!其实再仔细一点去聆听这些“没有音乐内涵”的音乐,淡淡的、不企图抓住你的韵味,还是流动在乐音里的,尤其是室内乐的作品更为显明,也许因为室内乐比较不是受人委托,也不是提供任何特定场合使用的吧!

  说到这里插拨一段小故事,一天晚上我正在放泰勒曼写给长笛或木笛独奏的十二首幻想曲 (DG有一张Galios吹的),同学打电话来,她在电话里第一次听到泰勒曼,她说像春天草原的味道,那真是一个可爱的说法呢!泰勒曼的室内乐像可口的清粥小菜,吃过大鱼大肉被浪漫乐派宠坏耳朵之后,清清淡淡的浅尝一些春天青草的气息,是很惬意的感觉……

  在欢乐庆祝的音乐里不失深度和内涵,在挽悼悲伤的丧礼音乐里不失幽默和典雅,在室内乐里,虽然有比较多的内心流露,却不失巴罗克优雅清新的风度。不管是快乐是忧伤都不会过度,用一种练达的幽默去化解,也没有高姿态艺术家的严肃,流畅丰富的乐音让空气里充满愉快气氛,不必竖起耳朵,很舒服的音符就递送给你,你只要躺在那里直接享受就好啦!

  泰勒曼和巴赫是同时代的音乐家,可能好多人不认识他,但和现在相反,当时泰勒曼的声望比巴赫大得多。原因大概是巴赫不喜欢争名夺利,真正的将自己奉献给了音乐,而泰勒曼为了名声和金钱,将自己交给了宫廷。泰勒曼是个极其多产的音乐家,有4000多部作品,其中很多是纯粹为宫廷娱乐而创作的价值不高的音乐,比如他可以为选帝侯家宴会创作大量烘托气氛的短曲。

  不过话说回来,他的有些作品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他的一些竖笛协奏曲和长笛奏鸣曲,这里选的十二首长笛浪漫曲也算他的名作了,相当清新的感觉。对了,有巴赫的长笛奏鸣曲的话一定要听。

上一篇:珀塞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