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音乐家

吕才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31

  吕才(606―665),博州清平(今山东高唐县清平镇吕庄人)。唐代哲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无神论者、音乐家,是位多才多艺的学者、自然科学家,精于乐律、能作曲编舞,并善弹琴。他出身于寒微的庶族家庭,从小好学,是一位未经名师传授,自学成才的思想家、学者。兴趣爱好广泛,通晓《六经》、天文、地理、医药、制图、军事、历史、文学、逻辑学、哲学乃至阴阳五行、龟蓍、历算、象戏等,尤长于乐律,而且大都有专门着作和创造。因其学识渊博、博才多能而逐渐知名。唐初的一些名臣官僚如魏征、王等都十分赞赏他的“学术之妙”。30岁时,由温彦博、魏征等人推荐给唐太宗进入弘文馆,官居太常博士,太常丞,太子司更大夫。

  他曾因职务关系曾参加了许多官方编辑、修订图书的工作,也有不少自己的着作,内容涉及音乐、天文、历数、地理、军事、历史、佛学、医药等众多领域。吕才的成绩是多方面的,但是他的着作几乎全部失传,至今保存下来的仅有8篇残篇、5000余字,从中已经无法了解吕才思想和学术的全貌。

   吕才在乐律方面的成就尤为人称道。贞观三年(629),太宗(李世民)令祖孝孙重定乐律,祖孝孙与王长通、白明达互相质难,不能解决。太宗令侍臣,遍访能者,中书令温彦博推荐吕才,说他聪明多能,尤长于声乐。侍中王圭和魏徵也盛称吕才学术之妙,说他做了12支尺八,发音与十二律管各自谐调。这说明他在音律问题上有很高的修养。贞观六年,“太宗行幸庆善宫,宴从臣于渭水之滨,赋诗十韵”,任起居郎的吕才为之作曲,“披之管弦,名为《功成庆善乐》之曲”,并把它编成八佾之舞,称为《九功舞》,“国有大庆,与《七德》之舞偕奏于庭”。贞观七年,太宗制定《秦王破阵乐》的舞图,“令吕才依图教乐工一百二十人,披甲执戟而习之。”这个舞共3遍,每遍有4个阵容,“有往来击刺之象,以应歌节。”改称为《七德舞》。《九功舞》与《七德舞》是初唐雅乐三大舞中的两部。高宗(李治)永徽六年(655),“太常丞吕才造琴歌《白雪》等曲,上制歌辞十六首,编入乐府。”明代朱权在所编琴谱集《神奇秘谱》的琴曲《阳春》题解中,还说此曲在唐高宗时曾由吕才加以修订,虽无早期史料足证,也可聊备一说。除音乐外,吕才还善阴阳方技、天文历算、历史舆地等学。《唐书》《新唐书》均有记载。

  千余年来,吕才及其《秦王破阵乐》等歌舞曲,一直受到史学界、音乐界的重视,《旧唐书》、《新唐书》及现今出版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中国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都为其列传,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将其列入《齐鲁文化六十名人》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