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主办的“以深度学习促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
刘奕菲展示《西北民歌》单元第三课时《杨柳青》课例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旨在探究“音乐学科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实施策略,践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深度学习专项研究,切实提高艺术学科教学品质。
精选优秀课例
本次活动以两个教学课例、研修员的介绍及专家点评的方式呈现。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奕菲老师执教的《西北民歌》单元第三课时《杨柳青》(初一年级)为展示的第一个教学课例。刘老师带领初一的学生,以民歌《杨柳青》为例,学习了西北民歌的调式、旋律发展、结构、衬词等相关音乐知识。刘老师还通过精准的范唱对西北民歌的特色润腔进行了展示,让学生们有了直观感受并可以进行模唱。
第二个教学课例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周红苇老师带领,她展示的课例是《汉族民歌》单元第三课时《汉族民歌文化初探》(高二年级)。在热身训练后,周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歌唱前的气息训练和音程模唱,并通过检查上周作业的方式复习了上节课所学内容,做好了前后接续学习的衔接。在用方言背诵演唱《脚夫调》和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学习中,学生在周老师设计巧妙、讲解透彻、选曲精当的授课中对汉族民歌文化有了进一步深入的学习与了解。
注重活动与体验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音乐学科研修员刘稳老师从《以深度学习促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的题目出发,对两位老师展示的课例进行了评课。她表示,两位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针对学生音准、节奏、结构感、音乐表现等知识储备做了摸底,使得教学有针对性和指向性。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情为第一原则的教学原则,明确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现有的能力。西城区在初一、高一学生入学时,都会做学科水平测试,为的就是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情,做到教学时心中有底。
目前国内音乐学科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课堂上存在无效教学;教师教的不少,学生学到的不多,高学段低能力。刘稳表示,目前深度学习是各个学科都在推进的目标。这次活动就是西城区音乐学科进行了一段时间以来实施深度学习思考与实践的展示,希望能与更多音乐学科的专家、老师进行更深入的教研交流,也希望通过深度学习这样新的教学理念引领开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学音乐学科深度学习的探索,刘稳通过西城区音乐学科团队已实施的实践进行了一些总结:以深度学习音乐语言为切入点,音乐语言如节奏、旋律、结构等是学科学习的核心内容;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强调单元中每节课之间的接续性和对单元目标的指向性;强调概念教学绑定具体作品,帮助学生用熟悉的作品学本事;开展丰富而有序的音乐实践活动。她呼吁,音乐教学应建立丰富而有序的教学曲库,这次展示活动中刘奕菲老师课上,巩固学生六度音程使用的作品《鸿雁》,就是在前期课程研磨过程中,团队骨干教师在多首可用作品中反复挑选出的最切合该课堂氛围的作品。以作品为素材,改变过去“一课一歌”的教学模式。“音乐深度学习要提供给学生‘丰富而有序、持久不间断’的学习体验。深度学习之‘深’不在于程度深浅,而在于性质深浅,在于触及事物内部和本质的程度。”刘稳说。
传播效果突破现场
当天来到现场参加研讨会的研修队伍包括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北师大附中的校领导、西城区中学音乐学科骨干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小学音乐教研室主任梁洪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高洁、郑莉几位专家分别对两节课例进行了点评,并充分肯定西城区音乐学科对于音乐深度学习探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