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1.为学生创设生活场景,使其自然地参与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从中体验二声部的音响,以及合作演唱的快乐。
2.由简到繁,层层递进,不断丰富音乐形象。
3.坚持在对比聆听的基础上唱好难度大的乐句,解决学习难点。
4.营造情境,演唱歌曲。
五、爱上中国童谣,传承文化自信
总结收获,交流感悟。
师:中国童谣远不止这一首,课后请大家寻找有趣的童谣,下次交流。
【教学感悟】
围绕《三轮车》一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感悟:
1.赋能予生。
用模仿拍击、模唱、游戏等方式,带动学生感知节奏、了解旋律,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
通过创设情境,使二声部合唱趣味化,学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表现出音乐形象。
2.赋情予生。
唱童谣不能仅局限于“唱会”“唱好”,还要引导孩子传承童谣、喜爱童谣,提高他们演唱的热情,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3.赋美予生。
课堂上,教师用游戏、律动、情境等方式,进行趣味学习,使学生不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得以提升,获得两个声部音响效果的听觉体验。
执教者:湘潭子敬学校谭慧
《三轮车》课例点评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薛晖
“重视艺术体验”,反映出实施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三轮车》一课中,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上课开始设计了师生一起“念童谣”,教学的重点是“唱童谣”,最后“演童谣”。歌曲《三轮车》是由童谣改编的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选自小学《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内容。歌曲轻快、活泼,歌词诙谐、幽默,描绘了三轮车富有动感的画面,塑造了老奶奶可爱的形象。
《三轮车》一课的教学设计,很好地把握了“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课程理念,教学实施突出以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核心素养的转化与落实。教学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教学方法丰富适当,达到了“赋能、赋情、赋美”的教学目标。
“坚持以美育人”,即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本节授课教师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童谣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怀美,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者的审美体验,并适时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让孩子们学会尊重劳动,激发孩子们对中国童谣的喜爱,传承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突出课程综合”的理念,倡导各门艺术之间或某科艺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轮车》一课,以“童谣”为载体,引领学生念好童谣、演好童谣,了解童谣文化,并借童谣所表达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童谣学习的内涵。
洪老师设计的《三轮车》一课,在把握和实践新课程标准理念方面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值得借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包括音乐在内的各门科目实施教学的引领,需要老师们认真学习、理解,多加探究、实践,更好地落实艺术课程的目标,发挥艺术课程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