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评剧

东路莲花落与东路评剧(四)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31

从平腔梆子戏到“评剧

莲花落,以冀东人民的生活为土壤,吸收东北蹦蹦、河北梆子京剧、皮影、曲艺、民歌、杂耍、秧歌、武术等艺术营养,经过“拆出”、“平腔梆子戏”阶段,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之后,又经过“唐山落子”、“奉天落子”两个发展、提高时期,才定名为“评剧”。如果把“评戏”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来看,它和“平腔梆子戏”阶段并没有质的变化,而是对“平腔梆子戏”的不断提高,不断补充,不断完善。评剧发展到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虽还没有超出“半班戏”的水平,但这一阶段对评剧历史的贡献,却是十分显著的。其主要成就是:

( 1 )培养出很多著名演员,如成兆才、月明珠、杨柳青、金开芳、倪俊生、李金顺、白玉霜、芙蓉花、喜彩莲等。他们通过不同唱派、不同表演,大大丰富了评剧艺术,推动了评剧剧种的不断壮大与发展。

( 2 )在长期演出实践中,使自己剧种的艺术风格,逐渐得到形成、明确、突出。

( 3 )创作、改编了数以百计的传统剧目,积累了许多音乐与表演艺术遗产。

( 4 )发展了角色行当。由只有丑、旦两行发展到有生、旦、净、丑等各种行当,而且,有的行当还拥有了自己的代表剧目,如三小并重的《王少安赶船》、《杜十娘》,文武并重、行当齐全的《保龙山》,花脸、青衣兼有的《刘翠屏哭井》,以刀马为主的《樊金定骂城》等,增强了评剧艺术的表现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