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傣剧

傣剧的唱腔结构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31

傣剧唱腔属曲牌体。在大量民间业余剧团中,无论什么剧目,全剧只用一支戏调演唱,或偶尔插入傣族山歌或【十二马调】。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尝试男女分腔,在同一剧目中将两支不同的戏调分别专用于男角和女角。1960年以后,专业演出团队以男腔(喊混)和女腔(喊朗)两支戏调为基础,并穿插大量的民歌(包括歌舞曲)于其中,形成主要(基础)曲调和辅助曲调相结合的音乐结构形式。唱段的构成以单一曲调结构为主,也有的采用了多曲联缀。“文化大革命”时期移植“样板戏”,唱腔中也吸收了一些板式变化的手法,以数种音调素材编创了类似中板、剁板、散板等联套的大段唱腔。八十年代以来,这种板式变化的手法也在《朗推罕》、《竹楼情深》、《相勐》等剧目中有所运用。

傣剧唱腔的基础曲调,为上下句结构,每一唱段通常由若干上下句构成。在基本上下句结构之外,常常因衬词、短语的出现而形成短小的附加或扩充部分,如句前的引腔,句尾的拖腔,每一乐句的句幅长短,视唱词字数的多寡而定,字数多则句幅长,字数少则句幅短,由于傣剧唱词长短不一,故而上下句之间并不均等。

相关阅读